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 图文 下载本文

3.受体由三部分组成:

C端---激素结合位点

中部---DNA或抑制性蛋白的结合位点 N端---转录激活结构域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 G蛋白的结构

1).全称: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位于细胞质膜的胞浆侧;有多种,分别参与不同的信号通路。

2).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Gβγ二聚体及Gα亚基通过共价结合脂分子锚定于膜上; 3).G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是分子开关蛋白,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 2. GPCR结构:

1).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

2).受体胞外结构域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耦联。 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按照效应蛋白的不同分为3类:

1)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以腺苷酸环化酶为效应蛋白;

2)磷脂酰基醇双信使(IP3和DAG)信号通路:以磷脂酶C为效应蛋白; 3)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离子通道信号通路:以离子通道为效应蛋白。 4. 蛋白激酶A(PKA):

结构:由两催化亚基和两调节亚基组成;

功能:PKA在不同细胞中作用于不同的底物,PKA的活化导致细胞产生不同的应答反应。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刺激肝细胞促进血糖升高的生物学机制(信号转导机制)?

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同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 ②通过激活G蛋白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③激活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

④cAMP同蛋白激酶A的调节亚基结合,将PKA激活,

⑤活化的PKA使糖原合成酶磷酸化从而抑制葡萄糖合成糖原,

⑥同时PKA可使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而促进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最后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

cAMP信号通路反应链:

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应答反应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反应链:

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的受体→ G蛋白→磷脂酶C(PLC) →

→IP3→胞质Ca2+浓度升高→Ca2+-CaM复合体→靶蛋白磷酸化→细胞应答 →DAG→激活PKC→靶蛋白或基因调控蛋白的磷酸化 →细胞应答

酶连受体已知五类:1. 受体酪氨酸激酶。2. 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 受体酪氨酸磷脂酶。4. 受体鸟苷酸环化酶、5. 酪氨酸激酶连接的受体。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激活

1.配体(如EGF)在胞外与受体结合并引起构象变化

2.导致受体二聚化(dimerization)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

3.激活受体本身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在二聚体内彼此相互磷酸化胞内段酪氨酸残基。

4.细胞质中有SH2结构域的信号蛋白与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结合,信号在细胞内传递。 细胞质内有SH2结构域的蛋白:即可结合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的蛋白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GRB2) 磷脂酶C-? (PLC -? )3-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 STAT等 JAK-STAT途径

1. 配体cytokine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 2.二聚化受体激活JAK; 3.JAK将STAT磷酸化;

4.STAT形成二聚体,暴露出入核信号; 5.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 由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分类:

1.GPCR-cAMP-PKA和RTK-Ras-MAPK信号途径:受体活化导致蛋白激酶活化,后者转至核内并磷酸化转录因子,进而调控基因转录。

2.TGF-?-Smad和JAK-STAT信号通路:受体为激酶或与激酶偶联,导致胞质内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并入核,进而影响基因转录。

3.Wnt信号通路:受体活化引发胞质内多蛋白复合物去装配,从而释放转录因子,再转到核内调控基因表达。

4.NF-kB信号通路:涉及抑制物的切割,从而释放转录因子进入核内,调控基因表达。 第七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内的膜相结构将细胞质区分成3类结构: 1.细胞质基质(水,蛋白质,离子)

2.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溶酶体,胞内体)

3.其它由膜包被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过氧化物酶体)

细胞质基质主要特点:细胞质骨架和细胞膜为蛋白质、mRNA等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如核糖体等,提供附着位点。从而使细胞质基质形成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通过弱键相互结合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构体系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1. 完成各种中间代谢过程,如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如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2.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所有蛋白质的合成 都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 3. 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的选择性降解

4. 细胞内信号转导:信号由胞外经细胞质基质传至细胞核,并最终影响基因表达:信号由胞外传至细胞质基质,并最终改变酶的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5. 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功能 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 控制蛋白质的寿命即蛋白质选择性降解

1.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寿命长短不一:有些蛋白为几天甚至数月(多为结构蛋白),有些只有几分钟(多为调控蛋白,调控代谢反应或基因表达)

2.蛋白质的寿命取决于其结构—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如果是Met、Ser、Thr、Ala、Gly、Val、Cys或Pro,则蛋白是稳定的,否则不稳定,通过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3.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疏水基团的暴露)也通过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细胞内膜系统 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包绕形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内质网

1.是合成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基地。合成的种类与细胞质中合成的不同。

2.分为粗面内质网rER和滑面内质网sER。

rER呈扁平囊状,排列整齐,有核糖体附着。 sER呈分支管状或小泡状,无核糖体附着。

细胞不含纯粹的RER或SER,它们分别是ER连续结构的一部分

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主要有:

1.分泌性蛋白: 如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消化腺细胞产生的消化酶等;

2.整合膜蛋白:构象有方向性,并且在合成时方向性就已确定;

3.构成内膜系统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如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等。

脂类的合成:ER合成细胞所需绝大多数膜脂(包括磷脂和胆固醇)(rER); 酶的位置在rER的细胞质基质侧,底物在基质中,故新合成的膜脂位于基质侧。

糖基化: 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或合成后,在酶的催化下寡糖链被连接在肽链特定的糖基化位点,形成糖蛋白。

N-连接的糖基化: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 在作用下发生在ER腔;与天冬酰胺残基的NH2连接,第一个糖为N-乙酰葡糖胺。 硫键

又称S-S键。是2个SH基被氧化而形成的—S—S—形式的硫原子间的键。在生物化学的领域中,通常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的半胱氨酸残基之间形成的键。此键在蛋白质分子的立体结构形成正确折叠上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 功能区隔

1.顺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cis Golgi network),CGN是入口区域。接收来自内质网的物质。

2.高尔基体中间膜囊(medial Golgi),多数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以及与高尔基体有关的多糖合成发生于此处。

3.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trans Golgi network),TGN是出口区域,参与蛋白质的分选与包装,最后输出。

蛋白质的O-连接的糖基化:经高尔基体加工过的蛋白大多数在高尔基体发生了糖基化修饰。 溶酶体的结构

1. 溶酶体膜的特征:

1)嵌有V-型质子泵,形成和维持溶酶体中酸性的内环境(pH为5左右); 2)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的产物向外转运;

3)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2. 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蛋白酶、核酸酶、酯酶等 3. 溶酶体的标志酶:酸性磷酸酶 溶酶体的类型

1.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内容物均一, 球形。 2.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含颗粒、膜片甚至某些细胞器,形态不规则 ,较大。 ?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 ? 异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 3.残余体(residual body),又称后溶酶体:含未被消化的残存物质,通过类似胞吐的形式将内容物排出细胞。

溶酶体是以含有大量酸性水解酶为共同特征、不同形态大小,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一类异质性(heterogenous)的细胞器 。

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由初级溶酶体与胞吞泡(胞饮泡)、自噬泡或异噬泡融合形成。 溶酶体的功能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如红细胞):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

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吞噬、消化):异噬溶酶体 3.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

4.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 5.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

6.精子的顶体(acrosome)是特化的溶酶体,帮助精子进入卵细胞。

微体与初级溶酶体的特征比较

特 征 形态大小 溶 酶 体 多呈球形,直径0.2~0.5μm, 无酶晶体 酶种类 pH值 是否需O2 功能 发生 酸性水解酶 5左右 不需要 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酶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经高尔基体 出芽形成 识别的标志酶 酸性水解酶等 微 体 球形,哺乳动物细胞中直径多在0.15~0.25μm,内常有酶的晶体 含有氧化酶类 7左右 需要 多种功能 酶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经分裂与组装形 成 过氧化氢酶

蛋白质的分选(protein sorting):即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被转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并组装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的过程。

信号肽:位于N端,约16~26个氨基酸,含有6-15个连续排列的带正电荷的非极性氨基酸,又称开始转移序列。

共翻译转运:肽链边合成边向内质网腔转移的方式,称为共翻译转运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共翻译转运和翻译后转运 膜泡运输—4种膜泡类型

1.COPII有被小泡介导的细胞内顺向运输: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 2.COPI有被小泡介导的逆向运输:从高尔基体到粗面内质网。 3.分泌泡: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表面。

4.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高尔基体的反面管网区出芽或从细胞质膜内陷形成。 关键步骤:

1. 供体膜的出芽、装配、断裂、形成转运膜泡 2. 由马达蛋白驱动,以微管为轨道的运输 3. 转运膜泡与靶膜的锚定和融合

氨基酸是指含有氨基的羧酸。生物体内的各种蛋白质是由20种基本氨基酸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