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调试标准
1) 根据电房设计图、GIS图,按图纸上所示的《设备更动图》制作三遥信息
点表,制作完成后发送至主站维护人员。
2) 根据统一格式对箱体进行标识,应使用黄底黑字的标签纸,标识应包含:
终端安装地址、终端IP、终端ID、设备厂家及类型等信息,标签纸贴于箱门内、外侧,并检查是否与安装现场地址相符。状态指示灯标识、二次接线端子图标识齐全且要求张贴于明显位置。
3) 预调试(停电接入前):通讯通道建设完成后,应对终端进行预调试工作,
调试的内容包括终端通讯参数的设置,初步模拟三遥数据与主站进行联调测试。
4.4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停电接入标准 4.4.1二次电缆接线工艺要求
1) 电流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2.5平方毫米,确认CT回路端子没有开路、接
线正确;电压、控制回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平方毫米,确认PT回路端子没有短路、接线正确。
2) 现场二次实际接线应与设计图纸相符,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 并应
预留足够备用端子,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不应布置在相邻的端子上。 3) 二次接线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二次回路接线应与一次回路
接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电缆排列应整齐、有序,电缆挂牌齐备, 4) 控制电缆不应采用多股软线电缆,接线应规范、美观,套管的粗细、长短应
一致且字迹清晰,不同截面的电缆芯,不允许接入同一端子,同一端子接线不宜超过两根。
5) 屏柜的外壳、通信和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应与电房内地网连接良好,电缆沟
(槽)盖板密封完好。
6) 背板布线规范,设备的各种模块插件与背板总线接触良好,插拔方便。 7) 确认配电终端本体及二次电缆做好防火、防小动物破坏的措施。 4.4.2电流互感器安装标准
1) CT接线牢固可靠,防止二次开路,二次回路标签清晰,CT二次回路采用
电缆芯截面≥2.5mm2
2) 卡式CT应卡接紧密,无缝隙,无错位,CT外壳地线应在开关柜内可靠接地。
7
3) 电流互感器的每组二次回路应有且只有一个接地点,要求在终端箱处进行
接地,接地牢固可靠,接地线采用不小于4 mm2,黄绿多股软线,接线端必须压线耳;
4) 二次电缆应采用铠装屏蔽电缆,电缆屏蔽层在开关柜与DTU同时接地,严
禁采用电缆芯两端接地的方法作为抗干扰措施;
5) 电流互感器的一、二次侧应同极性安装。要求CT的一次侧极性端(P1面)
应朝上,二次侧按正极性接线(即A411接K1,N411接K2)。
图4.a相CT安装示意图
图4.b终端侧CT接线示意图
4.4.3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标准
1) 受安装条件影响,电缆铠装屏蔽层开口在零序互感器上方的(如图1所示),
电缆铠装屏蔽层接地线应由上向下穿过零序互感器,并与电缆支架绝缘,在穿过零序互感器前不允许接地。
8
2) 电缆铠装屏蔽层开口在零序互感器下方的(如图2所示),电缆铠装屏蔽层
接地线应直接接地,不允许再穿过零序互感器。
3) 电缆铠装屏蔽层接地线在与接地极连接之前应包绕绝缘层; 4) 零序保护必须用一次加电流方法试验整定值。
图4.c零序CT安装示意图
4.5 DTU终端本地调试标准
1) 终端状态指示灯运转正常,各开关按钮位置确认正确。 2) 终端有唯一的通讯IP和ID号,且现场与主站系统相一致。
3) 信息采集功能测试。现场输入电压、电流等模拟量进行试验,查看终端采
集的数据是否与输入值相符。
4) 升流试验。用一次加电流方法做升流试验,检验CT安装是否正常、极性
接线是否正确;用二次加电流方法做升流试验,检验保护功能能否正确动作。
5) 测试蓄电池功能。首先检查蓄电池外观无鼓胀,然后切除终端交流电源,
检查蓄电池是否可以保证装置正常运行,交、直流切换不影响终端正常运行。
9
6) 开关设备已安装电动操作机构情况下应测试电操机构的五防连锁功能,在
地刀合闸情况下应闭锁对应开关柜的电动操作功能。逻辑图如下: 地刀合位 地刀分位 开关电动操× √ 作功能 7) DTU终端具备三遥功能情况下,现场终端操作合闸、分闸按钮,查看开关能否正确分、合闸,终端对应的信号指示灯指示是否正常。同时应测试终端的远方/就地、开关柜远方/就地的闭锁逻辑能否满足要求,逻辑图如下: DTU终端 远方 就地
4.6与主站系统联调测试标准
1) 查看终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是否在线。 2) 查看终端时钟是否与系统主站时钟同步。
3) 参照《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DTU)三遥联调信息表》对终端的整体配置
进行验收。
4) 故障情况下若通讯异常,当通讯恢复时能自动将此前未上送的故障信号上
送。
开关柜 远方 就地 远方 就地 主站系统远方遥控操作 √ × × × 配电终端箱遥控操作 × × √ × 开关柜操作 × √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