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3(江苏专版)专题质量检测(四) 寻觅文言津梁 下载本文

专题质量检测(四) 寻觅文言津梁

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思正身以黜恶 .B.与王诀曰 .C.籍吏民 .D.又欲肆其西封 .

解析:选D 肆:延伸,扩张。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夜,缒而出”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劳苦而功高如此 .

B.顺流而东行 .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黜:排斥 诀:告别 籍:登记 肆:放肆

解析:选B “夜,缒而出”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修饰。A项,表顺承;C项,表并列;D项,表转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攻赵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解析:选B B项,“骨肉”古今相同,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C项, 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为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或为副词,十分、极。D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解析:选D A项,“共”同“供”,供给;B项,“详”同“佯”,假装;C项,“郤”同“隙”,嫌隙。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貌恭而不心服 .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解析:选D D项,形容词作动词。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6.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项王、项伯东向坐 C.敢以烦执事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解析:选D D项,固定句式。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2)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答案:(1)因人之力而敝之 以乱易整 (2)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 二、阅读能力训练(57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熟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去不义 .B.秦时与臣游 .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D.籍吏民,封府库 .

亡:逃跑 游:交往 戮力:拼力厮杀 籍:登记

解析:选C “戮力”是“并力、合力”的意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 ??项伯杀人,臣活之.?,项羽季父也?楚左尹项伯者.B.? ?今者有小人之言?.?韩王送沛公?臣为.?C. ?若属皆且为所虏?.?欲呼张良与俱去?.D.? ?君王与沛公饮?.

解析:选D D项,都是介词,和。A项,动词,到/代词,他。B项,语气词,引出判断/语气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时候”。C项,介词,替/介词,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A.?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 ?②项王默然不应??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D.? ?②项王默然不应?

解析:选B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是沛公向张良询问办法时所说的话,不能表现其“善于应变”的个性。“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只能表现项羽“胸无城府”和“轻信寡谋”的特点,不能表现其“优柔寡断”的个性。“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是沛公得知项伯比张良年长,为了拉拢项伯而说的,体现出他“善于应变”。“项王默然不应”是项羽面对范增的示意没有反应,体现出他“优柔寡断”。

11.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的道歉,与之和解。 C.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D.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解析:选D A项,刘邦不是被项伯的义举所感动,也没有与项伯结拜为兄弟,刘邦是为了拉拢项伯。B项,项羽听了刘邦的辩解后,以为刘邦忠于自己,只是有小人挑拨离间,两人才产生很深的误会,说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不太恰当。C项,项伯保护刘邦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因为鸿门宴之前他已与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3分) 译文: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4分) 译文: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遵循“直译”的原则,尽量做到字字有落实,词词有照应。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