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答案】C 【解析】

A、NaHCO3和Na2CO3均能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B、只有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用激光笔只能区分胶体与溶液,而不能鉴别两种溶液,故B错误;C、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产生白色沉淀,而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逐渐溶解,现象不同,故可鉴别,故C正确;D、Fe2(SO4)3)和FeCl3均含铁离子,加入KSCN均变血红色,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C。

13.下列有关CO2和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量排放都能形成酸雨 B. 都具有刺激性气味 C. 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A、SO2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而CO2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故A错误;B、CO2无气味,SO2具有刺激性气味,故B错误;C、CO2和SO2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C正确;D、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故选C。

点睛:CO2和SO2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点:密度都比空气大;均是酸性氧化物。CO2和SO2也有很多不同点:SO2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CO2无气味无毒;SO2在水中的溶解大于CO2;SO2具有强还原性;SO2具有漂白性。

1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氨气 B. 浓硫酸可使纸张脱水炭化 C. 浓硫酸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 D. 可用锌和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答案】B 【解析】

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炭化,故B正确;C、浓硫酸很稳定、难分解难挥发,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产生的是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故D错误。

点睛:浓硫酸做干燥剂时,能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2S、HBr、HI;浓硫酸可以用于干燥强还原性气体SO2,因为浓硫酸中S处于+6价,SO2种S元处于+4价,浓硫酸不能氧化SO2。

15.酸性条件下, NaClO3和Na2SO3反应可生成ClO2和Na2SO4。向10.00 mL 0.2 mol?L-1酸性NaClO3溶液中

- 5 -

滴加Na2SO3,欲使NaC1O3恰好完全反应,则所需0.1 mol?L的Na2SO3 溶液的体积为 A. 5.00 mL B. 10.00mL C. 15.00mL D. 20.00 mL 【答案】B 【解析】

NaClO3和Na2SO3反应可生成ClO2和Na2SO4,其中NaClO3→ClO2 ,Cl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到+4价,每1mol NaClO3得到1mol电子;Na2SO3→Na2SO4,S元素由+4价升到+6价,每1mol Na2SO3失去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n(NaClO3)×2= n(Na2SO3),设Na2SO3 溶液的体积为xmL,则10mL×10L ×0.2 mol/L=x mL×10L ×0.1 mol/L,解得x=10mL,故选B。 16.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加热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氯化铵 B. 用NaOH溶液除去Fe2O3中的Al2O3 C. 用铜粉除去FeC12溶液中的FeC13 D.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1 【答案】AB 【解析】

A、氯化铵加热分解为氨气和HCl,而NaCl固体难分解,所以用加热法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故A正确;B、Al2O3为两性氧化物,溶于NaOH,而Fe2O3为碱性氧化物不与NaOH反应,故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进行过滤,即可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正确;C、铜粉与FeC13反应生成FeC12与CuC12,溶液中引入了铜离子杂质,可以用铁粉除去FeC12溶液中的FeC13,故C错误;D、CO2、HCl都能与Na2CO3反应3,故不能用Na2CO3除杂,应改成饱和NaHCO3溶液,HCl与NaHCO3反应生成CO2,且饱和NaHCO3能降低CO2的溶解,故D错误。故选AB。

点睛:HC1极易溶于水,所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Cl只要是水溶液即可,但是要尽量减少主成份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避免主成份气体与溶液的反应。除去C12中的HCl,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且减少C12在水中的溶解;除去SO2中的HCl,用饱和NaHSO3溶液吸收HCl且减少SO2在水中的溶解;除去CO2中的HCl,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HCl且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 17.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可发生反应:4CO+2NO2 A. NO2被氧化 B. CO是氧化剂

C. 每生成28gN2,转移8mole- D. 该条件下,还原性CO

A、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N2中的0价,被还原,故A错误;B、CO中的C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

- 6 -

-3

-3

-1

4CO2+N2,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到+4价,失电子,作还原剂,故B错误;C、每反应1mol NO2,转移4mol电子,28gN2为1mol,每生成1mol N2,消耗2mol NO2,则转移8mol电子,故C正确;D、在该反应中,CO为还原剂,N2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故D错误。故选C。 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盐酸溶解石灰石:CO32-+2H+ = CO2↑+H2O B. CuSO4溶液与 Ba(OH)2: Ba2+ + SO42- = BaSO4↓

C. 将SO2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SO2 + 2OH= SO3+H2O D. 溴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2Br-+Cl2=Br2+2Cl- 【答案】CD 【解析】

A、石灰石为碳酸钙,碳酸钙难溶,在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开,故A错误;B、漏掉了Cu2+与OH-的反应,故B错误;C、少量的SO2与足量的NaOH反应,生成易溶的Na2SO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2 + 2OH= SO3+H2O,故C正确;D、Cl2氧化性强于Br2,氯气可以将Br-氧化为Br2,自身被还原为Cl-,故D正确。故选C、D。 19.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2--2-

B.

C. D.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不能实现转化,故A错误;B、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不能实现转化,故B错误;C、Fe不能置换Al,故不能实现转化,故C错误;D、钠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能实现转化,故D正确。故选D。 20.下列对有关实验寧实的说明或解释正确的是

A.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洒精灯上加热,铝熔化但不滴落,说明Al2O3的熔点高于Al B. 向某溶液中先淌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NaHCO3固体,出现较多气体,说明HClO的酸性强于H2CO3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双氧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7 -

【答案】AD 【解析】

A、加热打磨过后的铝箔,铝表面生成氧化铝薄膜,铝熔化说明铝熔点低,但铝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熔点非常高,故A正确;B、溶液中也可能存在的SO32-,Ba2+与SO32-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3沉淀,SO32-有强还原性,再加硝酸,硝酸将BaSO3氧化为不溶于硝酸的BaSO4,所以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故B错误;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加入NaHCO3固体,产生CO2,只能说明氯水酸性强于H2CO3,并不能说明HClO酸性强于碳酸,故C错误;D、向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证明溶液中不含Fe,再加双氧水,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被双氧水氧化为Fe3+,故D正确。故选AD。 21.某种制取纯碱的方法如下:

3+

(1)写出“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__。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反应中所涉及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

(3)写出“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4) “蒸氨”时需要加热,写出“蒸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写出将“蒸氨”产生的氨气通入Al2(SO4)3溶液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

【答案】 (1). NH3·H2O+CO2=NH4HCO3 (2). NaCl+NH4HCO3=NaHCO3↓+NH4Cl (3). 2NaHCO3Na2CO3+CO2↑+H2O (4). 2NH4Cl+Ca(OH)2 Al(OH)3↓+3NH4+ 【解析】

- 8 -

CaCl2+2NH3↑+2H2O (5). Al3++3N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