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连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国的进口,或者相反。假设,一开始A国为刺激经济增长,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低利率导致资本外流,A国货币贬值。而B国由于A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资本流入增加,其货币升值。这样,A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民收入增加;而B国则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民收入也随之降低。

2.答:在浮动汇率制下,A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使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本国的产量和就业。但是A国的国际收支的改善就是B国国际收支的恶化,B国由于A国的政策而使国民收入下降。所以,这种损人利己的政策被称为“以邻为壑政策”。

其实质是把国内失业输出到其他国家,以损害别国利益为代价来获得本国的利益,如增加就业、保持贸易顺差等。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其他保护政策,如关税、非关税壁垒、汇率贬值、出口补贴等都属于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

3.答:在上例中,A、B两国针锋相对的结果是双方都受损失。这是因为,A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B国的收入减少,B国收入的减少又会导致其从A国进口的减少,即A国的出口下降。随着出口的减少,A国的收入也会下降。这就是回波效应,是指受到溢出效应影响的国家,反过来又会自动影响到原来引起这种效应的国家。

4.答:对这个问题人们往往利用博弈论中的一次性静态博弈来进行解释,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囚徒两难。假设在世界经济中有A、B两国,策略选择有政策协调和政策不协调两种,其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不理性的支付矩阵

各行其是 B 各行其是 政策协调 M(10, 10) S (15, 0) A 政策协调 N(0, 15) T(1,1) 在这种条件下,A、B两国就处在“囚徒两难”的困境。在这个案例中,各国会各行其是,使世界经济最终落在点M上。“囚徒两难”是一次性博弈,即使在动态n次博弈过程中,由于协调成本是不确定的,特别是A、B两国虽然达成了政策协调协议,但在实施过程中,某国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对于主权国家,不像对待个人那样,我们没有任何有效的处罚机制。

5.答:开放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一国的经济政策对别国会产生溢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经济政策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完全独立分散决策,在考虑到政策的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使本国收益量大的政策;另一种方式则是对各国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国际协调。在很多情况下,前一种选择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在各国寻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最终结果可能是低效率的,各国都受到了损害,因此进行国际间政策协调是必要的。

6.分析托宾税方案的局限性。

答:托宾税这一方案有三个问题难以解决。

第一,如何评价投机在外汇市场中的作用。实施托宾税有可能有损于市场的流动性,使外汇市场更趋动荡。

第二,托宾税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从税基的确定角度看,根据公平原则托宾税应尽可能涵盖一切参与外汇交易的个人、企业、金融中介机构、政府和国际组织。但这样的税基不能把不同性质的外汇交易区别开来,对投机者和非投机者都同等地课以此税显然有悖于托宾税的宗旨。

第三,托宾税存在着政策协调方面的阻碍。

7.答:当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逆差时,将引起汇率的变动,当变动幅度超过黄金输出点时,就会引起黄金外流,于是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即本国

29

产品的竞争力加强,这样就会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对外收支转为顺差,黄金就会流入;反观顺差国,由于黄金的输入使银行准备金增加,从而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和生产成本均上升,这样会扩大进口,减少出口,对外收支转为逆差,黄金又会流向国外。最后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制止黄金流动。

8.答:牙买加体系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即“信心和清偿力”问题。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使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好处和风险由多种货币分担。当某一储备货币发生贬值而产生信心危机时,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就会下降,信心良好的储备货币便会增大其比重。当某一储备货币国长期顺差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时,其他储备货币便会补充这个不足。

9.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在这种汇率制下,各国不能用汇率的变动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而且当美元币值 下降时,持有美元的人纷纷抢购马克、日元、法郎等比较稳定的货币,致使美元游资大量涌入这些国家;为了维持本国的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投放巨额本国货币,收进美元,结果加剧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由此可见,以美元为支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国输出通货膨胀提供了条件。

10.答:

(1)对现行货币体系的评价。发达国家认为现行货币体系基本上还是有效的。只需进行一些局部的改革。发展中国家则因汇率频繁波动和债务危机,认为现行体制缺乏对付整个国际金融危机的金融实力和执行手段,要求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

(2)对于国际能力。发达国家认为现在的国际清偿能力充足,无需进行重大改革。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国际清偿力不足,而且分配不均。

(3)关于汇率制度。发达国认为现行汇率制度在世界经济十分动荡情形下能促进国际收支的调节,但也承认有一些不足。发展中国家则指出汇率制度需要向相对稳定的方向改进,减轻汇率波动对它们的影响。

(4)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发达国提出IMF要以对称和平等的方式,基本上用磋商说服的方法来进行监督。发展中国家认为IMF在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中要起主导作用,对短期性收支不平衡,补偿贷款须降低贷款条件;对于持久性的结构性不平衡,IMF要延长贷款期限增加贷款数额,从需求紧缩转向增长导向的结构调整。另外,发展中国家提出IMF要制定施加压力的程序,以便监督能够收到实际的效果。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