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研究地震预报的方法,主要在三方面:
? (1)地震地质方法,应力积累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所以地震的发生必然和一定的地质环境有联系
? (2)地震统计方法,人们通常可以利用统计的方法去寻找地震发生的概率;
? (3)地震前兆方法,如果能够确认地震前所发生的任何事件,就可以利用它作为前兆来预报地震。 地震空区:
? 有地震倾向、地震的能量释放低于平均水平的区域。 ? 是预测地震的一个重要依据。 地震预报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1. 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 2. 大地震的“非频发性”; 3. 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 地震谣言
? “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传; ? 跨国地震预报是谣传; ? 地震小道消息是谣传;
? 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离奇古怪传说的地震传闻更是谣传。 地震仪与地震图
? 地震图也被称为地震记录 ? 常见的地震仪一般由拾震器、放大器(换能器)及记录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 由于米尔恩对地震观测的贡献,他被称为现代地震学的奠基人。 震级和烈度
? 因为地震的大小变化范围很大,所以用对数来压缩测量到的地震波振幅是很方便的。
? 精确的定义是:里氏震级ML是最大地震波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 ? 由于一般振幅随着距离增大而减少,里克特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
?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相差二级,能量相差1000倍。
? 由于震源深浅、震中距大小、地质结构等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坏也不同。震级大,破坏力不一定大;震级小,破坏力不一定就小。所以,要反映地震实际的破坏程度,使用震级是不恰当的,这时要采用烈度。 ? 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简称为烈度,用I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 基本烈度: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基本烈度也称为偶遇烈度或中震烈度。
? 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地震动测量
? 用峰值加速度作为一种衡量地震动的参量在上世纪60年代得到发展峰值
加速度并不随着距震源距离的增加而平稳地减弱,在很大程度上它要受几种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一,走滑断层的面特别弯曲不平处,断层将产生突然增大的高频能量脉冲;
第二,不均匀的地壳岩石和山脉、溪谷等陡峭地形会使波长几百米的高频地震波,被散射或放大; 第三,厚的冲积土壤可能放大某些波,而削弱另一些波,这取决于土壤、岩石结构以及波的频率。 地震波
?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3-6km/s,纵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6-10km/s,面波分瑞利波和勒夫波,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 ?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 减轻地震灾害有两种途径: ? 一种是地震预报; ? 另一种地震工程途径,它是以长期预测为依据,规定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技术措施,使所建的工程能抗御未来发生的地震,即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从而极大减轻人民生命财产在地震中的损失。 地震勘探
?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弹性波,来定位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确定考古位置、获得工程地质信息。地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与其它的地球物理资料、钻井资料及地质资料联合使用,并根据相应的物理与地质概念,能够得到有关构造及岩石类型分布的信息。 ? 勘探地震学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地震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结构,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油气资源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等方面工作。
? 勘探地震学与天然地震学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的对象不同; (2)地震采集的方式不同;
(3)地震采集的仪器也有所差别。 地震与海啸
? 最可能引发海啸的是断层破裂面在海底地表的逆冲断层地震。
? 产生海啸,需要三个条件:地震要发生在深海区,地震震级要大和具备开阔并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 海啸等级m和地震震级M之间有一个统计关系: ? m=2.61M﹣18.44 (10-1)
?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M<6.5的地震几乎不会引起明显的海啸。也就是说,小地震引发的海啸不会造成灾害,只有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才有可能引发灾害性的海啸。正因为如此。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的必要条件是:海底地震的震源深度小于60km,同时地震的震级需要大于7.8级。
? 海啸具有长波长,能量大和传播速度快三个特点。
?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和滑坡海啸。
1. 地震海啸: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发生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2. 火山海啸 3. 滑坡海啸
大多数海啸都是地震海啸,火山海啸和滑坡海啸很少发生,即使发生,破坏力也比较小。
? 相对受灾区来讲,海啸可分为近海海啸和远洋海啸两类。 ? 全球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的分布一致,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中亚地区。
? 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
? 中国海区地处太平洋西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有很长的海岸线。 ? 据历史记载,二千年以来,中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
? 古人经常把海啸和风暴潮混在一起,史书中虽有多次“海水溢”的记载,但大部分都是风暴潮引起的近海海面变化,海啸所占比例甚小。
? 1965年,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在夏威夷建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PTWC),许多国家还建立了类似的国家海啸警报中心。
? 海啸的产生是个复杂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产生海啸,事实上,大约只有1/4的海底强震才会引发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