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五章 下载本文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领域。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可以为应对和解决走向社会、立业成家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

性。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使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二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公共生活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是由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公共空间,它涉及的内容是开放的。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如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从而使公共秩序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忽视公共生活领域的和谐与公共秩序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遭到干扰甚至

破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安定有序是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人们会更加重视生活的品质和品位,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有序的公共生活来保障。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秩序意识和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如果公共生活中存在公德缺失、混乱无序的现象,必将损害公共生活秩序和社会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与人相处时的尊重,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应当自觉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塑造真诚待人、礼让宽容的良好形象。

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的优良传统,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自己的快乐。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应当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关心和关爱他人,并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收获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大学生要增强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坚决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人民未来。从根本上说,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大学生要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带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为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