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
“诵读欣赏”与“文笔精华”(一)
教学建议:此两项内容,宜采取学生自学、相互讨论,教师释疑点拨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以诵读为主,辅以欣赏,边读边赏,读赏结合。读争取达到当堂成诵,赏以体会诗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为主。既不能以读代赏,又不可只赏不读。其中“文笔精华“以赏析写景佳句为重点。
课下搜集写四季的古诗词,运用以上方法欣赏,增加积累,扩大阅读视野。 此两项内容也可让学生课下处理,课上交流欣赏体会,形成一篇鉴赏小品文。 写 作
[中心]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方法]
一、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按照“整体—局部(重点观察部分)—整体”的路子进行,不但要观察景物的静态,还要观察它的动态,抓住它的特征。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自身构造因素的不同,不同的景物都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因此,我们写景一定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二、确定观察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写作顺序指从什么写起,依次写什么,怎样结束,动笔前要想好。写景的顺序要符合表达需要。写景的文章,通常是用第一人称“我“(作者)观察的顺序描写,即按观察点的转变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如果是固定观察点,可按空间的顺序来写,也可按时间顺序来写,还可按作者的行踪来写。如果是移动观察点,一般是将时间与空间的顺序结合起来写。
三、景物描写要动静结合。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状态,既要写出它的静态,例如景物的位置、形状、大小、色彩等;又要写出它的动态,景物瞬间的形态、位置、声音、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写景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融情于景,情景感人。写景文章要把作者对景物的热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才能情景交融,感动读者。融情于景往往是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用抒情的笔调,直接或间接地抒发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题目]《我心目中那最美丽的一景》
[实践]每天写观察日记,争取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口语交际
[中心]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情境]
1.“请为保护三峡风光献策”。
2.交流学习写景散文或古诗文的心得。
[提示]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或就一个问题参与讨论均可。讨论中师生共同营造一个智慧场,这样就容易产生一束智慧的火花,提倡人人参与,畅所欲言,思想在互相碰撞中,得以补充、吸收、修正。尤其要注意真善美,学生在表达中条理清晰,有针对性,不跑题。表达观点看法时,能够使用有吸引力的能打动听众的语言,并注意到用语的分寸感,使用文明用语。 [实践]
1.课下搜集资料,精心准备,利用学过的知识为自己讨论时所用。
2.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形式,组织一场辩论会,继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着重学习先辈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一些写法。通过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状况,并运用所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实践中感受、创新。建议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借鉴本单元某一文体的写法总结自己的实践成果,运用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本单元的写作内容是“简单地说明小制作”和“学会修改文章”。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结构。[新疆/杨红艳] 斜塔上的实验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旨领会写法等要领,注重对学生语文兴趣的调动,运用品读、质疑、探究、联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 2.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3.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4.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文章的巧妙构思;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光盘(伽利略的画像、比萨斜塔图、毛钱管试验、双摆实验),学生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1.标清文段序号(19段)。 2.查阅工具书,识记疑难字词。 (提示:嘘 帙 屑 祈) 3.听学生自制录音,理清文章线索。
(提示: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为线索展开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粗略复述课文,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1.回顾课文情节,眼前展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 2.自由大声复述,不足之处,翻开书补充。
3.按书中提供的材料顺序,概括伽利略的事迹,走近伽利略。 (1)发现摆的规律
(2)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 (3)发现自由落体的定律 三、品读美点,交流心得
1.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2.小组相互交流,畅谈自己为什么喜欢?
(提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
四、评读“课外资料——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创设问题,组织交流思考:
1.亚里士多德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建树? 2.人们当时为什么迷信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3.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说明了什么?
(提示:只要提出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就应给予肯定表扬) 五、作业设计
1.收集中外科学家的事迹,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样勇于探索,不畏权威的。 2.积累字词,整理优美句子段落到班级的词语材料库中。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设计达标方案
讲一讲自己的一次成功经历(1—2人),评价(2人)。对比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是如何走向成功的,他的科学精神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自主设计最佳达标方案(提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讨论拟定)。
二、按照文章线索,复述课文 1.教师组织小组互相评价; 2.同组人互相补充; 3.小组竞赛评分。 三、探究质疑,讨论交流 1.文章的巧妙构思有何妙处?
(提示:从精彩部分“摆”的规律的发现起笔,最能吸引读者) 2.是否能够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提示:鼓励不同见解,创新思维)
3.下面几句话赞扬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你也写出几句话,对伽利略作出评价。 (1)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2)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
(3)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四、精读品味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处描写?说一说为什么会喜欢,给你什么启迪?勾画出文章的美点。 五、思维拓展
1.伽利略在教堂里的猛然发现,你从中能领悟到什么?
2.想象一下假如伽利略的父亲站在斜塔下他会有何感想?亚里士多德站在塔下,又会有何感想?
(提示:以最新的想象来培养学生们的感受能力,引发对课文的兴趣,只要有所感悟,就予表扬)
六、演示试验,或放映课件 1.双摆试验。 2.真空毛钱管试验。 七、作业设计
1.仿照文章构思一篇自己十年后成名的传记,写成“美文”。 2.收集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文章和图片,办一期手抄报。 八、小结
谈一谈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侧重于学习过程和心得,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尝试运用。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抓住两个重点实验,以点带面,条分缕析。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扩展视野,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激趣导入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介绍伽利略,相互补充。重点了解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两个著名实验:“摆”的实验和斜塔上的实验。 二、以点带面,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①画出描写两个实验的起止段落。②文章的其他部分写的是什么事?③文章的大致内容写的是什么?
讨论确定:发现摆的规律、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发现自由落体的定律。 三、精读品味“摆的实验”部分,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研讨交流:①伽利略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发现摆的规律的?画出精美描写的语句,品读。 ②文中教父说“又是伽利略一个疯狂的念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③摆的规律的发现,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四、听录音,讲一讲,对伽利略孩子和学生时代的故事进行评价。 五、播放斜塔上的实验课件,激趣精读斜塔上的实验部分。
研讨交流:①伽利略得到做教师的空位和更忙于实验说明了什么?②伽利略是怎么样面对周围人的嘲笑和谩骂的?③画出文中描写观看队伍盛大的句子,这些都是什么人,观看实验的人都怀着什么样的心理?④“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他的理论”一句结尾有什么样好处?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六、扩展创新
假想你站在比萨斜塔下,你会有何感想?伽利略的父亲站在比萨斜塔下,会有何感想?亚里士多德站在比萨斜塔下,他会有何感想? 七、作业设计:
(1)文章运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何好处? (2)为文章设计一幅精美的插图。 【教学设计C】
语文活动设计——记者访谈和小组辩论式
创意说明:本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独立见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求异思维,达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①分好小组,明确分工,保证秩序井然。②虚拟活动场所,营造采访辩论氛围。③准备好简易采访工具。④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应答话题、提问话题、辩论论据。 活动设计:
①全班自愿组合分成访、谈、评、辩几个组。②收集好资料,拟写好应答提纲、采访提纲、辩论提纲。③采访组可以以“伽利略成功启示录”为话题进行采访,可以以电视台记者或报社记者的身份出现;应答组则以伽利略本人、教父、伽利略父亲、伽利略老师、伽利略学生时代的同学、伽利略的同事……身份出现。④辩论组可以以“伽利略成功忧思录”为话题,论辩“伽利略的成功是必然的”“伽利略的成功是偶然的”。
活动总结:畅谈进行这次活动的感受,把这次活动经过写成美文。 [新疆/郝雁羽]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