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偿还外债问题上政府的态度前后不一致
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10月6日发表的公告中表明,广信所欠外债中只要已向外汇管理局作外债登记就将获优先偿还。但此后广信决定按破产法处理,并不优先偿还外债。尽管中方视登记外债不等同于享有特别保证有其道理,但却让债权人感到政策朝令夕改,分外失望。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认为此举进一步打击了外资银行的信心,更直接指责当局有“黑箱操作”之嫌。前文提到的广信主要债权人日资银行就对此非常不满,以致于1999年7月日本首相小渊惠三访问中国与总理朱(金容)基会谈时,曾特别提及广信破产之事,并指出这是中日之间严重的双边问题,影响深刻,要求中国妥善处理。由此可见该事件影响之大。 正是由于中国政府在处理广信事件中的作法前后不一致,使外国债权人对政府的信誉产生了怀疑,以致于其后粤海的重组困难重重。广东省为粤海重组所聘用的财务顾问高盛公司1998年12月曾经建议,债权银行在1999年4月前让该公司暂缓偿还本金,只支付到期利息。但在1999年1月10日广信债权人会议传出广信登记债务无优先偿还权的消息之后,粤海的债权银行开始倾向于不接受暂缓还款的建议,因为既然无论有没有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债权银行都没有债务偿还的保证,银行对延期安排自然采取审慎态度。
(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关闭广信非金融业务的决定前后矛盾
中国人民银行在宣布关闭广信的决定时称只关闭广信的金融业务,其非金融业务则照常经营,但后来从事非金融业务的广信香港却申请自动清盘,将所有债务交由清盘人解决。前后处理方式有欠统一,也被外资银行认为有不负责任之嫌。 事实上,对出问题的金融机构处理不慎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扩散。这在广信粤海事件之前已有先例。1997年8月,海南33家信用社出现了金融风波,国务院派人员前往处理,结果海南与北京达成协议,只关闭5家信用社,由海南发展银行接管其它28家信用社,承担其4.45亿人民币的债务。这笔债务是导致海南发展银行在1998年6月因融资危机而被关闭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虽然在处理广信粤海事件中政府的一些做法还不尽合理,但这毕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使一家金融机构破产,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中国政府的做法,除了受到损失的外国债权人,国际金融界大多持赞成的态度。普遍认为由于中国国情特殊,借方的信息披露有限,外国银行对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其他中资企业的融资全凭借方背后有政府的支持和保证,而未能就借方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随着中国今后更进一步贯彻政企分离原则,借贷双方都须认清谁借谁还的道理。他们认为,让广信破产说明,中央政府决心严厉处置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致力于金融改革,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中国防范源于国内的金融风暴。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说:“当金融议程式中移去了道德风险之后,中国的主权信用和整个投资环境会更加健康。”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劳伦斯·劳说:“北京所担心的是如果挽救了广信可能会鼓励更多类似的行为”。
25
1. 中国政府应从广信粤海事件中吸取的教训
广信粤海事件是20世纪末中国金融领域内发生的极其重大的事件,此次事件对今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中中国政府应该吸取多方面的教训。
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府应该转变有关的观念 (一)政府应该转变自身在全球化经济进程中的定位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伴随着政治一体化。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调控全球化经济的机构出现。当宏观经济的概念已经发展为全球化经济时,政府对本国经济的调控作用就被极大地弱化了,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凭自己的力量与市场力量对抗的能力下降了。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中,单个国家特别是经济实力比较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政府不再是原来意义上本国宏观经济的调控者,而将更多地扮演全球化经济参与者的角色。政府已不具备与强大的全球化市场力量抗衡的实力,因此必须做也只能做的是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不给无孔不入的市场力量以可趁之机。 (二)对外开放应该与制度结构的变革相伴随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初衷是参加国际分工,利用国外的经济资源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更多利益的同时必然承担更大的风险。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但开放却使经济结构中的弱点和缺陷暴露在强大的全球化市场力量面前,使其经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然而必须认识到的是,对外开放并不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缺少相应的制度结构的变革。脆弱的金融体系、过度举债而且经营管理混乱的金融机构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中是必然要被淘汰的,任何政府都不可能违背这种规律,一旦违背还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固然令人称羡,但恰恰因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所以其经济基础结构建设还不健全。主观上经济增长取得的辉煌成就掩盖了变革制度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客观上超常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扩大开放、取得超常的经济资源来支持,但制度结构的变革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的前提下,扩大开放、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但是就象20年来中国始终奉行的那样,开放和改革必须相互伴随,在开放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要求,这样才能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利益的同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二、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全球化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力量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中,政府必须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市场力量。对市场力量必须尊重,也要区别对待。
(一)正确认识国际投机力量并对其活动进行适当限制
26
在广信粤海事件中国际投机力量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但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中国必将直接面对国际投机力量带来的挑战。因此必须对其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国际投机力量作为全球化经济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力量,常常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诱因,但是对其进行过多的指责并没有太大意义,理由是:
1.市场经济中市场力量的行为都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只要不违反市场规则就无可指责。投机者的活动正是如此。所以仅仅因为他们的投机行为客观上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就对投机者纯粹的市场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谴责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精神。应该更多地反思给投机者造成投机机会的政府干预和现有规则中的缺陷。
2.国际投机力量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般市场力量。事实上只有证据表明泰铢曾被投机者大量抛售,而在菲律宾、印尼都没有投机者干预的明显迹象,而在广信粤海事件中起决定作用则只是一般市场力量。
3.国际投机力量的无节制流动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理应进行一定的约束。市场经济并不排斥管理,相反只有建立良好的规则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国际社会还缺乏管理象国际投机力量这样全球化市场力量的经验,一切还有待于摸索。
(二)必须学会尊重全球化经济中的一般市场力量 1.一般市场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强大
一般市场力量是一种更一般的,不大引人注目但却远比国际投机力量强大的市场力量。随着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他们日益强大。当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当中的时候,国内的一般市场力量也将加入到全球化经济中一般市场力量的行列。政府的力量相对于一般市场力量而言是非常弱小的。 2.一般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是决定性的
一般市场力量能够比较自由地决定投资组合和资金配置,按市场规律趋利避害。他们不会象国际投机力量那样主动地寻找各国经济中的漏洞并加以利用,但一旦问题暴露出来就会积极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与国际投机力量相比,这种市场力量的反应是比较被动的,但其运动的后果却是决定性的。可以说东亚金融危机是国际投机力量引发的,但却是由一般的市场力量最终决定的。而广信粤海事件则完全是由一般市场力量作用所导致的。 3.必须充分尊重一般的市场力量
相比而言,国际投机力量的运作在某些时候还处于守法和违法之间的边缘地带,而一般市场力量却绝对是现行社会经济规范下行事的,其原则是趋利避害。因此
27
对一般市场力量加以限制是不现实的,政府必须充分尊重这种市场力量,避免做违背市场规律的事。
在广信粤海事件中,中国政府一改过去对金融机构的保护性破产做法,而让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破产。从政府角度看,以14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支持,偿还广信粤海所欠的几十亿外债并不困难。问题在于存在类似广信粤海问题的企业还很多,如果出了事都由政府来偿还外债肯定是超出政府能力之外的。这就是政府力量相对于全球化市场力量弱小的表现。进一步讲,政府的保护反而会加剧道德风险,引发更大的危机。所以必须尊重一般市场力量,政府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让金融机构破产。
第三节 中国应该为金融业改革确定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规划
对于如何防范中国金融业中存在的风险已经有许多论述,笔者认为金融业改革必须建立在明确的方向和具体规划的基础之上,这是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法。
一、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反思 (一)“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含义及产生 1.“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含义
中国搞改革开放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例来被认为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点在与前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相比较时更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所谓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指的是在改革的开始阶段不进行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而是首先从比较容易取得突破而且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经济领域内着手,并逐步推进其它方面的改革。这种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经济改革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为宗旨,但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缺乏一个明确的改革目标,即使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改革措施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争议和不明确的地方。
2. “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的产生
中国走渐进改革的道路既是中国政治经济国情的客观要求,又是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的明智选择。改革既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当然也就没有榜样可以学习借鉴。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来积累经验、探索出路。这种改革模式被形象地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在不断的摸索中,中国才逐渐地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最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应该说,“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成功的。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