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下载本文

B.互相替换,找出不同点 C.对替换的情况归类总结 如:参观,访问,游览

参观:强调实地的看。+ 单位,厂区

访问:一般是有目的的看望,且进行交谈。+ (有人的)单位 游览:游玩。+ 名胜、风景区

例:讨论,商量

安理会继续“讨论”伊拉克问题 老师们正在“讨论”教学计划 我们正在“商量”事儿 我们“商量”好了

他用亲切的“商量”的语气对我说

会上,大家就考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语义侧重: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甚至可以进行辨认 适用范围: 讨论:大,正式,重要;

商量:小(2个人也可),不那么严肃,不那么重视

用法: 展开讨论:宾语 商量:不能作宾语 例:成绩,成就

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 取得很大“成就”

故宫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伟大“成就” 他三十岁时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 在人类历史上,“成就”伟大事业的往往是 语义侧重: 成绩:一般的事 成就:重大的事 搭配词语不同:

词性不同: 成绩:名词

成就:动词,名词 回答问题的方法:

1)共同的语义场也可以说

2)再从各方面辨析不同点

3)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入手,色彩也可谈 (4)反义词

1)绝对反义词:如:生,死;动,静

2)相对反义词:如:大,小;多,少;好,坏 (5)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A。稳定;B。能产;C。全民常用 2)一般词汇:基本以外的

3)特殊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

复习重点:词和语素的区别:253页 单纯词,合成词:258页

基本义,转义:275页 同义词的差别:288页

第四章 语法

一、概说:汉语语法和句法一般是汉语的特点 1.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词法:组词的规则(词的构成、词形变化、词类) 句法:造句的规则(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2.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语法不研究个别的,而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

如:汉语中“看看”“学习学习”词的重叠现象。说明有些动词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示动作的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语音、词汇慢得多。 如: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41

3)民族性。 3.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构词的备用单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

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关系:语素可以 = 词 词组 > 语素

词可以 = 句子 词组可以 = 句子 4.句法成分: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定中、状中、中补 如: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二、词类

1.划分的标准

(1)按语法功能划分(最主要的标准)

三种表现: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A.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实词:可以

虚词:不能(了、的、呀?) B.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3)虚词依附实词 (2)按形态划分

1)构形形态:如:研究——研究研究 2)构词形态:如:凿——凿子 (3)按意义划分:语法意义

如:风、马、牛——“事物” 2.实词:名、动、形、数、量、代、副 虚词:助、介、连、象声 划分标准:

1)意义:实词:比较实际:太阳、红、吃 虚词:比较虚,抽象:被、把 2)用法:实词:可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虚词:一般不能

3)做句子成分:实词:可做句子成分 虚词:一般不能 4)数量:实词:开放,越来越多 虚词:封闭,1000出头

副词只能做状语,原来算虚词,现在归入实词。 3.区别:名、动、形

(1)看能不能受“不”的修饰 名词:不能

形容词、动词:可以 (2)再看能不能带宾语

动词:能(也有不及物动词)

42

(3)再看能不能受“很”的修饰(不能同时带宾语) 形容词:能 如:很喜欢他:受很修饰同时带宾语。所以,喜欢是“动词” 区别词(一般归入形容词)

初级、男、女、大型、单、双、彩色、黑白——起区别作用 只能做定语或加“的”单独使用

名词:时间名词 对举的: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方位名词

例:一百人左右 一百人上下 ——数量 三点左右 三点上下 ——时间 四十左右 四十上下 ——年龄

中秋节前后 三天前后 ——前后用于时点前后,而不用于时段 4.动词: (1)“是”

1)判断动词“是” 2)“是?的”:

例:我是昨天来的——强调时间 我是坐飞机来的——强调方式 我是买东西来的——强调目的 (2)能愿动词

1)能:表能够、可以

2)会:A。掌握了某种本领、技能(即使可与“能”替换,也有侧重点不同) B.估计会发生。如:我会去的 (3)趋向动词:

上 去 进 出 回 开 过 起 来 去——简单趋向动词 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开来 过来 起来 ——复合趋向动词 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开去 过去 1)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如: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来。 2)但经常用在其它动词后做补语,构成复合趋向补语 起来:

1) 方向。 如:太阳升起来了。

2) 开始了(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如:大家笑起来了。 3) 由分散到集中。 如:大家团结起来。 把衣服收起来。 4) 这东西看起来挺好的。 5.数词

(1)二、两的用法:33页 (2)汉语中概数的表达: 1)×上下

2)一两个,七八天——两个相临数字一起用 3)五十来岁、四十来年——多 4)三十多 5)近六十岁了

43

6)买几斤水果 (3)“半”的使用

例:三天半,三个半天 6.量词

(1)临时量词:如:一脸灰;一窗台土 (2)集合量词:如:一套;一群

(3)不定量词:如:点、些 来了一些朋友

用法:

A. 动词、形容词 + 不定量词“略微” B. 有 + × 如:有点儿头疼

C. 这么、那么 + × 如:这么点儿 7.代词:

(1)人称代词:注意“别人、人家”

他不爱说话,别人(人家)问了才回答。 ——泛指第三人称 我的汉语可比不上人家老同学。 ——特指第三人称 除了他,别人都不知道。 ——一定范围内泛指 (2)指示代词:这、那 (3)疑问代词: “每”“各”

虽能互换,但侧重点不同

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强调个体 每人有每人的习惯:强调全体 8.副词

(1)时间副词:已经,刚刚,曾经,马上,常常,渐渐,早晚,又 (2)程度副词:很,极,非常,格外,越发,有点儿,稍微 (3)范围副词:都,总,统统,仅仅,单,一齐,一律

(4)否定副词/肯定副词:必,必须,的确,没有,莫,是否 (5)情态副词:亲自,亲手,赶紧,肆意,悄悄,公然 (6)语气副词:究竟,简直

(7)频率副词:还,再,又,也,再三 已经、曾经:

1) 意义不同:我已经看了这本书了。——强调完成,和现在关系密切

我曾经看过这本书了。——强调发生,和现在关系不密切

2) 用法不同:搭配:“已经?了”“曾经?过” 否定形式:还没 不曾 还、再、又、也 还:表持续。“他还没来” 再:表重复。“请再说一遍” 又:表添加。“又说了一遍” 也:表类同。“我也去了” 不、没

1)意义不同

不:+ 动词,否定动作:“不去!” + 形容词,否定性质:“不红!” 没:否定发生。“没去” 2)用法不同:

不:主观不想。表将来或现在 没:客观条件不允许。表过去 例:我不老,走得动。——强调性质

我没老,走得动。——强调完成 衣服不干,不能穿。——强调性质 衣服没干,不能穿。——强调完成 9.介词

1)是从实词虚化来的。“把”

2)大部分是兼类的。 “对他说”——介词 “对”——形容词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