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机制砂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和控制。生产、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对砂石的认识还停留在农民挖砂的阶段。

事实上,砂石骨料在混凝土的作用非常重要,其起着骨架作用,传递应力,即使沒有水泥漿,骨料亦可支撐載重,同时,抑制收缩,防止开裂。九十年代以後,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发展高性能混凝土(HPC),骨料已漸被當作主要架構材料,而水泥用量则越少越好。而HPC的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砂石骨料。我国混凝土方面的专家把砂石骨料的质量视为制约我国混凝土发展的瓶颈;分析认为,中国混凝土质量不如西方的主要原因是砂石的质量差;警告说,如果骨料品质低劣与离散性大的现状得不到改善,HPC就不可能实施。因此,砂石骨料的颗粒级配、粒型、表面特征、针片状颗粒含量、空隙率等过去不被重视或无法控制的性能日显重要。机制砂正是应运而生,在上述方面有其显著的特点。但由于人们已有的对骨料的认识偏见,也限制了对机制砂重要性的认识,仅仅把机制砂当做一种简单替代天然砂的材料对待,用传统天然砂的标准来衡量机制砂,看到的都是机制砂的短处或不习惯处,人为限制了机制砂的发展。

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机制砂当前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多数用户在观望,其中,怕负责任也是一个因素。实际上,机制砂目前一般性的生产与使用技术已很成熟,只要使用质量合格的机制砂,不会有什么风险。 2、质量问题

机制砂也有天生的不足,粒型多样、比表面积大、需水量大。如颗粒形状多呈三角体或方矩体,表面粗糙,棱角尖锐时,对和易性有影响(但对强度有利);如针片状多时,对和易性和强度都不利。

目前在混合砂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有个别企业,用很粗的石屑加特细的天然砂去当机制砂销售,石屑比例最大的可达30%。

目前在部分机制砂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

①粒型不好,针片状过多,这里有岩石问题,但更主要是设备选型造成,是很多小企业用锷式破碎机或锤式破碎机造成,如果选用专业的制砂机,该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②级配不完全合理,细度模数偏大。多数企业为减少机械磨损,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的机制砂细度模数多为3.0以上,而配制混凝土细度模数最好是在2.6左右。另外,机制砂的级配区最好为2区,各级筛余一定要符合标准要求。

机制砂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③是洗走石粉的问题。泥粉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机制砂生产和使用中同样要注意除土,除去山皮土和夹层土。但除土决不能放在最后洗掉小于75μm的颗粒的工序上。因为,石粉也是小于75μm的颗粒,但石粉与天然砂中的泥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同,石粉对混凝土是有益的,有适量石粉的存在,弥补了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和易性差的缺陷,同时,它的掺入对完善混凝土小于75μm特细颗粒的级配,(在这一点上,天然砂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限制,其特细级配基本没有)提高混凝土密实性都有益处,现代混凝土设计理念,是强调发挥骨料骨架的支撑作用,而发挥骨料骨架的支撑作用最有利条件是使骨料之间空隙最小,密实度最高。进而能起到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作用。我国大中城市混凝土多为泵送混凝土,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泵送混凝土的砂中小于300μm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砂总量的15%。而不少企业的最后水洗工艺,洗走的不仅是泥土(平均粒径8.4μm),同时,还洗走了有用的石粉(平均粒径为44.8μm),并洗走了150μm ,300μm,甚至600μm的有益颗粒含量,破坏了砂的级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