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 下载本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A B C D FeSO4、NO2、MnO2、NaClO、Cu2O、Na2O2 CH3COOH、HOOC—COOH、HClO、H2S 复分解反应、电解反应、放热反应、离子反应 (NH4)2SO4、NH4Cl、NH4NO3、(NH4)2CO3 H2SO3 HF 焰色反应 NH4HCO3 解析 A项各物质中都含有可变价态元素,且这些元素的价态都处于中间价态,与H2SO3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一致,符合分类标准;B项中各物质均为弱酸,与HF可归为一类;D项中各物质均为铵盐,与NH4HCO3可归为一类;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过程,与C项中各反应不能归为一类。 答案 C

8.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解析 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B

9.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可能是氧化物 B.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碱 C.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溶液为硫酸 D.A、B、C中有一种金属且为B

解析 A项,当A为Mg、B为Cl2、C为H2时,符合题给信息和框图转化,A、B、C中没有氧元素,A项错误;B项,碱至少有三种元素组成,B项正确;C项,常温下,B、C均为气体单质,E溶液不可能为硫酸,C项错误;D项,金属在常温下不为气体,D项错误。 答案 B

-9

10.我国科学家首次将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较稳定 C.“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D.此项研究可广泛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解析 “钴酞菁”分子的直径为1.3 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对;胶体属于介稳体系,B项对;“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项错;由高中理、化、生知识可知,磁性可联系物理中的光电知识,与血红素及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可联系生物

- 9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的生物技术知识,D项对。 答案 C

11.(台州月考)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的是 ( )

A.鸡蛋白溶液 B.蒸馏水

C.淀粉溶液 D.硫酸钠溶液

解析 A、C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D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因为B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 答案 D

1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

A.Cl2+2KBr===Br2+2KCl △

B.2NaHCO3=====Na2CO3+H2O+CO2↑

C.4Fe(OH)2+O2+2H2O===4Fe(OH)3 D.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A为置换反应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为分解反应,且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C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答案 D

1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解析 A项中,前者会发生2NO+O2===2NO2转化;B项中,NH4Cl分解过程中没有明显颜色变化;D项中,易忽视Na2O2的漂白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14.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用用

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10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A、B、C、D分别是NO、CO、CO2和N2,NO、CO、CO2都属于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3)根据图示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 (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 催化剂

(3)2CO+2NO=======N2+2CO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加入稀H2SO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2SO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2)①红褐色液体 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 11 -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3+

②Fe(OH)3+3H===Fe+3H2O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