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贤水库淹没影响及移民安置初步规划
[摘 要] 分析古贤水利枢纽水库淹没影响特点,结合库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和水库淹没影响情况,提出移民安置规划的指导思想、安置原则和初步安置方案,并提出下一阶段水库淹没及征地移民设计应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水库淹没 移民安置 初步规划 古贤水利枢纽
古贤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河段下段,在壶口瀑布上游10.1km处,控制流域面积48.99万km2。该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和灌溉,调控水沙综合利用为开发目标,是规划的黄河干流七大骨干工程之一,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最大坝高199m,正常蓄水位645m,总库容172.12亿m3,长期有效库容47.76亿m3,可以较好地调节水沙;电站装机容量2 1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70.96亿kW .h。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是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水库淹没影响
根据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调查成果,水库正常蓄水位645m方案淹没影响涉及陕西省的宜川、延长、延川、清涧、绥德、吴堡和山西省的吉县、大宁、永和、石楼、柳林等11个县,37个乡镇,324个村庄,6.24万人;房屋309.95万 m2;土地42.18万亩;乡镇10个,县城1座;公路681.8km,跨黄河桥梁4座,渡口26处;35kV变电站1处,35kV线路8.8km, 10kV线路840.7km;通讯线585.1km;广播线路469km;西气东输黄隧道1处;小型水电站1座[1]。结合库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分析,水库淹没具有以下的特点:
1)水库库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库区11县均属于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的多沙粗沙来源区,也是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500mm左右,并且集中于汛期,水资源条件较差。农业生产以旱坡地、旱平地为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烟叶等经济作物。由于水利条件较差,产量低而不稳,2005年库区粮食复种指数为0.82,农作物播种面积平均亩产为123.7kg。根据2005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库区11县总人口171.55万人,农业人口占84.0%。库区11县工农业总产值98.4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占总产值20.3%。工
业总产值78.52亿元,占总产值79.7%。人均工农业产值不足6 000元,仅相当于陕西、山西两省人均指标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陕西、山西分别为1 615元、1 550元,相当于陕西、山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7%和53.6%,不足全国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山西省石楼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仅为716元。
2)水库淹没区是典型的峡谷型水库。水库回水长度达235.4 km,水库淹没面积281.22 km2,平均水面宽度1.2 km。由峡谷型水库的特点,水库淹没土地的类型以水面和荒滩为主,根据实物指标调查成果,荒山荒坡、水面等未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总淹没影响面积的50%,耕地、园地、林地等已利用土的面积占50%。
3)水库淹没的已利用土地以园林地为主。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库区地方政府和群众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库区各县林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库区下游的宜川、吉县以发展苹果园为主,上游地区两岸以枣园为主,大力发展枣园、苹果基地,果品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2006年项目建议书阶段古贤水库实物指标调查统计,库区淹没总面积42.18万亩。其中:园地面积占18.2%,林地面占6.4%,耕地面积占8.3%。2000年以来约有8%左右的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
4)水库淹没造成的搬迁人口,安置难度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库区居民多依河而居,依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成果统计,2006年水平水库淹没需搬迁的农村、乡镇、县城及企事业单位总人口为6.24万人,其中农村4.29万人,乡镇及乡镇外单位0.35万人,吴堡县城1.60万人。由于库区各县地处黄土丘陵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搬迁安置移民首先要解决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而在这个地区,解决供水问题存在相当的难度。
5)水库淹没基础设施较多。水库的左岸为山西省、右岸为陕西省,库区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黄河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古贤库区已建和正在建设的黄河大桥7座,分别是吴堡至柳林黄河公路大桥、绥德至柳林公路浮桥、延川县延水关黄河公路桥、太中银铁路吴堡黄河特大桥、清涧至石楼黄河公路大桥、青岛至银川高速公路吴堡黄河公路大桥和延长至大宁黄河公路大桥。其中吴堡至柳林黄河公路大桥、绥德至柳林公路浮桥、延川县延水关黄河公路桥、延长至大宁黄河公路大桥等四座大桥均被水库淹没,需要改建。另
外,水库淹没影响山西省正在规划和已开工修建的沿黄扶贫公路250.8km、西气东输工程的延水关穿黄隧道498m及输气管道约8km。
2移民安置初步规划 2.1移民安置任务
依据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和当地的土地资源条件分析,设计水平年(2018年)农村移民需搬迁安置人口为46 123人,11 444户;生产安置人口为24 066人,劳力8 510人[1];受淹的10个乡镇需要迁建,迁建规模3 773人;受淹的吴堡县需要迁建,迁建规模人口38 962人;受淹的乡镇外单位3家和东风水电站等需要搬迁处理,以及移民安置区和库周的交通、电力、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的需要恢复和重建。
2.2规划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借鉴建国以来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教训,从古贤库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走开发性移民安置道路;贯彻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移民安置方针,以大农业安置为主,以土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广开安置门路,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多行业综合安置,使移民生产有出路,劳力有安排,努力保证移民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生活水平。
2.3规划原则
1)移民安置方案的论证,应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在科学分析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前提下进行,尽量减少对安置区原居民的影响,使移民与安置区居民具备可持续发展力。
2)移民尽可能在本县(乡、村)后靠或近迁安置,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和移民群众意见。
3)移民安置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减少水土流失。 4)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原则确定移民安置方案。
2.4农村移民安置区选择及环境容量初步分析
按照移民安置规划原则,本设计阶段初步选定水库淹没影响涉及的11个县作为移民安置区。从水库淹没对地区的影响程度分析,水库淹没影响农村人口4.29万人,占库区各县农村总人口的2.9%,其中,大宁县淹没影响最为严重,淹没人口占全县农村人口的9.85%,其他各县的淹没比例均小于5%;淹没影响陆地总面积281.22km2,占各县总土地面积的1.53%,淹没影响土地面积最多的为山西省永和县,淹没影响程度为5.11%;淹没影响耕地总面积3.51万亩,占各县总耕地面积的0.81%,淹没影响耕地最多的为陕西省延长县,淹没比例为3.81%。从水库淹没农村人口、土地和耕地面积分析,仅山西省大宁县淹没农村人口占全县农村人口的比例偏大,其他各项影响程度指标多在5%以内,水库对库区各县的淹没影响度有限。因此,在考虑资金投入和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库区11个县的非淹没区范围具备一安置移民容量和能力。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的生产力、一定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所能承受的安置移民数量[2]。本阶段重点对土地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安置区总土地面积18 433.31km2,其中耕、园地629.44万亩,到2005年末总人口145.0万人,人均耕、园地4.34亩/人,扣除水库淹没及施工占用的耕园地后,剩余耕园地面积为618.25万亩,按设计水平年人口推算人均耕园地面积3.97亩。综合考虑农业和林果业的科技发展对农林产品增产的贡献,选取人均耕园地2亩作为环境容量分析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除山西省柳林县土地环境容量不足外,其他各县的环境容量均能满足安置移民的需要。对柳林县可利用工业发展优势为移民提供的就业机会,同时,采取水利措施和科技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将会缓解土地容量的不足。
2.5移民安置去向和移民安置方案
根据环境容量分析结果,确定库区农村移民搬迁以本县就近安置或后靠安置为主,生产安置以大农业安置为主,采用多渠道、多途径安置办法。淹没乡镇、乡镇外企事业单位和县城搬迁,按照方便群众、方便管理、有利生产、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在本县范围内就近搬迁安置。
2.6农村移民生产措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