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左孝凌 李为鉴 刘永才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本文

(P→Q) →(P→(P∧Q)) ?┐(┐P∨Q)∨(┐P∨(P∧Q)) ?┐(┐P∨Q)∨((┐P∨P)∧(┐P∨Q)) ?T

所以(P→Q)?P→(P∧Q) b)(P→Q)→Q?P∨Q

设P∨Q为F,则P为F,且Q为F, 故P→Q为T,(P→Q)→Q为F, 所以(P→Q)→Q?P∨Q。

c)(Q→(P∧┐P))→(R→(R→(P∧┐P)))?R→Q 设R→Q为F,则R为T,且Q为F,又P∧┐P为F 所以Q→(P∧┐P)为T,R→(P∧┐P)为F

所以R→(R→(P∧┐P))为F,所以(Q→(P∧┐P))→(R→(R→(P∧┐P)))为F 即(Q→(P∧┐P))→(R→(R→(P∧┐P)))?R→Q成立。

3) 解:

a) P→Q表示命题“如果8是偶数,那么糖果是甜的”。

b) a)的逆换式Q→P表示命题“如果糖果是甜的,那么8是偶数”。 c) a)的反换式┐P→┐Q表示命题“如果8不是偶数,那么糖果不是甜的”。 d) a)的逆反式┐Q→┐P表示命题“如果糖果不是甜的,那么8不是偶数”。 4) 解:

a) 如果天下雨,我不去。 设P:天下雨。Q:我不去。P→Q

逆换式Q→P表示命题:如果我不去,则天下雨。 逆反式┐Q→┐P表示命题:如果我去,则天不下雨 b) 仅当你走我将留下。

设S:你走了。R:我将留下。R→S

逆换式S→R表示命题:如果你走了则我将留下。 逆反式┐S→┐R表示命题:如果你不走,则我不留下。 c) 如果我不能获得更多帮助,我不能完成个任务。 设E:我不能获得更多帮助。H:我不能完成这个任务。E→H

页眉 9 / 28

((页眉 逆换式H→E表示命题:我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则我不能获得更多帮助。 逆反式┐H→┐E表示命题:我完成这个任务,则我能获得更多帮助 (5) 试证明P?Q,Q逻辑蕴含P。 证明:解法1:

本题要求证明(P?Q) ∧Q?P,

设(P?Q) ∧Q为T,则(P?Q)为T,Q为T,故由?的定义,必有P为T。 所以(P?Q) ∧Q?P 解法2:

由体题可知,即证((P?Q)∧Q)→P是永真式。

((P?Q)∧Q)→P

? (((P∧Q) ∨(┐P∧┐Q)) ∧Q)→P ? (┐((P∧Q) ∨(┐P∧┐Q)) ∨┐Q) ∨P ? (((┐P∨┐Q) ∧(P∨Q)) ∨┐Q) ∨P ? ((┐Q∨┐P∨┐Q) ∧(┐Q∨P∨Q)) ∨P ? ((┐Q∨┐P) ∧T) ∨P ?┐Q∨┐P∨P ?┐Q∨T ?T (6) 解:

P:我学习 Q:我数学不及格 如果我学习,那么我数学不会不及格: P→┐Q如果我不热衷于玩扑克,那么我将学习: ┐R→P 但我数学不及格: 因此我热衷于玩扑克。 即本题符号化为:(P→┐Q)∧(┐R→P)∧Q?R 证:

证法1:((P→┐Q)∧(┐R→P)∧Q)→R ? ┐((┐P∨┐Q)∧(R∨P)∧Q) ∨R ? (P∧Q)∨(┐R∧┐P)∨┐Q∨R

? ((┐Q∨P)∧(┐Q∨Q))∨((R∨┐R)∧(R∨┐P))

:我热衷于玩扑克。 Q 10 / 28

R

R ? ┐Q∨P∨R∨┐P ? T

所以,论证有效。

证法2:设(P→┐Q)∧(┐R→P)∧Q为T, 则因Q为T,(P→┐Q) 为T,可得P为F, 由(┐R→P)为T,得到R为T。 故本题论证有效。 7) 解:

P:6是偶数 Q:7被2除尽 R:5是素数 如果6是偶数,则7被2除不尽 P→┐Q 或5不是素数,或7被2除尽 ┐R∨Q 5是素数 R 所以6是奇数 ┐P 即本题符号化为:(P→┐Q)∧(┐R∨Q)∧R ?┐P 证:

证法1:((P→┐Q)∧(┐R∨Q)∧R)→┐P ? ┐((┐P∨┐Q) ∧(┐R∨Q) ∧R) ∨┐P ? ((P∧Q) ∨(R∧┐Q) ∨┐R) ∨┐P

? ((┐P∨P) ∧(┐P∨Q)) ∨((┐R∨R) ∧(┐R∨┐Q)) ? (┐P∨Q) ∨(┐R∨┐Q) ?T

所以,论证有效,但实际上他不符合实际意义。 证法2:(P→┐Q)∧(┐R∨Q)∧R为T, 则有R为T,且┐R∨Q 为T,故Q为T, 再由P→┐Q为T,得到┐P为T。 8) 证明:

a) P?(┐P→Q)

设P为T,则┐P为F,故┐P→Q为T b) ┐A∧B∧C?C

假定┐A∧B∧C为T,则C为T。

页眉 / 28

((11 页眉 c) C?A∨B∨┐B

因为A∨B∨┐B为永真,所以C?A∨B∨┐B成立。 d) ┐(A∧B) ?┐A∨┐B 设┐(A∧B)为T,则A∧B为F。

若A为T,B为F,则┐A为F,┐B为T,故┐A∨┐B为T。 若A为F,B为T,则┐A为T,┐B为F,故┐A∨┐B为T。 若A为F,B为F,则┐A为T,┐B为T,故┐A∨┐B为T。 命题得证。

e) ┐A→(B∨C),D∨E,(D∨E)→┐A?B∨C 设┐A→(B∨C),D∨E,(D∨E)→┐A为T, 则D∨E为T,(D∨E)→┐A为T,所以┐A为T 又┐A→(B∨C)为T,所以B∨C为T。命题得证。 f) (A∧B)→C,┐D,┐C∨D?┐A∨┐B

设(A∧B)→C,┐D,┐C∨D为T,则┐D为T,┐C∨D为T,所以C为F 又(A∧B)→C为T,所以A∧B为F,所以┐A∨┐B为T。命题得证。 (9)解:

a) 如果他有勇气,他将得胜。

P:他有勇气 Q:他将得胜

原命题:P→Q 逆反式:┐Q→┐P 表示:如果他失败了,说明他没勇气。 b) 仅当他不累他将得胜。

P:他不累 Q:他得胜

原命题:Q→P 逆反式:┐P→┐Q 表示:如果他累,他将失败。 习题 1-6 (1)解:

a) b)

(P∧Q)∧┐P?(P∧┐P)∧Q?┐(T∨Q) (P→(Q∨┐R)) ∧┐P∧Q ? (┐P∨(Q∨┐R))∧┐P∧Q

?(┐P∧┓P∧Q)∨(Q∧┓P∧Q)∨(┓R∧┓P∧Q) ?(┓P∧Q)∨(┓P∧Q)∨(┓P∧┓R∧Q)

12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