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B错误;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1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摩尔质量用g/mol 作单位时,其数值为相对分子质量,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故D正确。 3.B
【解析】如果都用物质C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项A~D分别是[mol/(L·s)]0.75、0.9、0.8、0.375,答案选B。 4.B
【解析】A、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两倍,如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 mol·L-1,小于实际A的浓度变为0.3 mol·L-1,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A错误。B、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x+y>z,故B正确;C、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C物质的量减小,故C的体积分数下降,故C错误;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B。 5.B 【解析】 【分析】
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则X的化合价为+6,在氢化物中,X显负价,按8电子稳定性原则,应为-2价。 【详解】
A. HX中,X显-1价,不合题意; B. H2X中,X显-2价,符合题意; C. XH3中,X显-3价,不合题意; D. XH4中,X显-4价,不合题意。 答案为B。 6.D 【解析】 【详解】
A项、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项、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项、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麦芽糖为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项、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为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
-
故选D。 7.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特点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进行分析。 【详解】 A(g)+2B(g)
3C(g)+D(s)是一个气体质量减小、但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
①在一定条件下的容积不变的容器中,由于气体的分子数不发生变化,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故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时,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②在一定条件下的容积不变的容器中,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气体质量减小的反应,故混合气体的密度随反应的进行也在减小,故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③在一定条件下的容积不变的容器中, 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气体质量减小的反应,故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④由于该反应气体的分子数不发生变化,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当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②和③,故本题选B。 【点睛】
注意本题所说的一定条件通常要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即保持温度不变。另外,要注意各组分的聚集状态,生成物中有一种固体,这也是本题的一个易错点。 8.C
【解析】A. 碳原子半径小于氯原子半径,因此该模型不能表示CCl4分子的比例棋型,A错误;B. NH4I是离
子化合物,电子式为2-,B错误;C. S的质子数是16,核外电子数是18,结构示意
图:,C正确;D.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5OH,D错误,答案选C。
9.A 【解析】 【详解】
A.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属于不同化合态的氮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 B.雷雨闪电时,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氮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B正确; C.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氮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C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氮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0.A 【解析】 【详解】
A项、新制Cu(OH) 2 悬浊液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此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蔗糖水解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没有加碱至碱性,故A错误;
B项、真丝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利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故B正确;
C项、苯分子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说明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C正确;
D项、己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则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己烯和苯中可鉴别己烯和苯,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有机物性质的考查,注意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是解答关键。 11.D
【解析】A. 二氧化硅和水不反应,故A错误;B.醋酸是弱酸,要用化学式表示: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故B错误;C. 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
2FeCl3 ,
--
故C错误;D. 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可能产生毒气:ClO+Cl+2H+=Cl2↑H2O,故D正确。故选D。
12.D 【解析】 【分析】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 【详解】
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
A. v (D)= 4.0 mol/(L·s);
5 v (C)=5.3 mol/(L·s); 35C. v (A)= 2.0mol/(L·s),则v (D)= v (A)= 5.0 mol/(L·s);
2B. v (C)=3.2mol/(L·s),则v (D)=
D. v (B)= 1.2mol/(L·s),则v (D)=5v (B)= 6.0 mol/(L·s); 反应速率最快的是6.0 mol/(L·s)。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 13.C
【解析】分析:W、X、Y、Z均为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4、8、8,则W是H元素,X是C元素,Y、Z为第三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W最外层电子数是1,X最外层电子数是4,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1-4=12,则Y是P,Z是Cl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P,Z为Cl,则 A.氢元素的氢化物水或双氧水常温下是液态,A错误; B.应该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X,B错误;
C.非金属性W<Z,非金属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W>Z,C正确; D.Y的单质白磷在常温下可以自燃,但红磷不能自然,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元素位置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4.B 【解析】 【详解】
A、反应热应为571.6kJ/mol,A错误;
B、氢气燃烧放热,液态水分解吸热,热化学方程式正确,B正确; C、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是气态水,而题中给出的是液态水,C错误; D、方程式中未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化学原理是否正确,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状态是否标明;反应热ΔH的符号和单位是否正确;反应热的数值与物质的系数是否对应等。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不是碳元素的稳定的氧化物,应该是产生二氧化碳,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