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下载本文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发展是基础,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探索过程中,我国逐步选择了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计划经济体制:

1、概念: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 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

2、计划经济体制几个特点:事前性、宏观性

如(1)企业终生制--虽然无法选择工作 不过也不会被开除 所有人的工资都一样 一线工人的工资有奖金

(2)没有自负盈亏 — 国家统一计划 有计划才生产

(3)所有商品国家定价没有浮动价格 ——铁一样的价格 决定不会浮动,就是因为不自负盈亏的企业生产的统一价格

3、作用:第一,实行这一体制便于国家直接参与经济生活,壮大公有制经济,从而巩固政权;第二,在国内经济生活紊乱、国际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的条件下,实行这一体制是稳定经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业化积累的有效方法;第三,这一体制适于协调宏观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集资源配置功能和社会协调功能于一身,在最大限度地进行工业化积累的同时,维持人民较高的就业水平和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4、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经济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的意识较为严重。(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企业无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由政府决定,责权利分离的结果企业外无压力、内无动力,职工吃

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赢利上缴国家,亏损有国家补贴,企业经营好坏一个样)这些问题严重压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抑制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必须搞市场经济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4年,党的十二界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第一次肯定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把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邓小平高度评价了这个决定,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他说,全世界都在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勇敢的创举。

1985年,邓小平又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1987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说过,“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已经成熟。1992年初,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把这一问题讲得更加简明和更加深刻。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根据这一论断,江泽民同志指出,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不可逾越的阶段。充分发展的商品经济,必然离不开充分发育和完善的市场机制。那种认为市场作用多了,就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和不正确的。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此后,党的十四界三中全会又在总结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

上,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指出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步达到成熟。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三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独立的企业制度:一是企业拥有明确和独立的产权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二是企业有充分的决策权,能够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自主决策;三是企业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民事责任。

(2)有效的市场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积极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3)规范的政府职能:能够成功促进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规范的政府行为通常被称为“良政治理”或“有限和有效政府”。

(4)良好的社会信用: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诚信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意味着较好的信誉,更意味着更高的竞争优势。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努力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

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通过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和消极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3、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应注意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本节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布置作业:习题册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的必然,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内在的本质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特质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举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在西部离我国导弹、火箭的其中一个发射基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子还保持了近乎原始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