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师效能的主要表现
答:教师效能主要表现在:(1)教学时间分配;(2)教学活动组织化;(3)师生语言沟通;(4)反馈的有效运用。
7、学习困难分类的意义
答:(1)从教育干预的针对性和诊断的准确性考虑,诊断分类可对症下药。(2)从研究的角度考虑,不对学习困难学生分类会使研究结论缺乏科学性。(3)为了有效地诊断与干预,常常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的发展,心理障碍的轻重程度,行为障碍的不同性质等进行分类。
8、学习困难分类的依据
答: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分类方法有经验描述、理论推断和多元统计分析三种。
经验描述不需要理论构架,主要是研究者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日常观察经验来划分类型。
理论推断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理论对学习困难学生类型进行思辨地归纳。 运用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是进行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 9、学习困难学生诊断的意义
答:诊断的意义:(1)诊断是制订教育对策的基础和前提。(2)诊断能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教育对策。(3)诊断是对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性质与原因不断深入分析的动态过程,它可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育对策。(4)诊断有矫治性意义。(5)诊断还有预防性意义。
五、论述题
1、认知加工特点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
参考: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对外来知识信息接收、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运用的过程。注意、记忆、问题解决是他们内部的学习障碍。
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存在突出的问题。注意是个体在认知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分为保持注意、集中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散注意等。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缺陷。
学习困难学生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系统存在不少障碍。(1)感觉记忆中信息编码、提取的速度较慢。(2)短时记忆中复述频率与复述策略水平低,容量低。(3)长时记忆中语义记忆编码困难。
通过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可以提高学习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困难学生信息加工能力与他们的知识背景有密切关系。知识背景会影响学生的编码和提取的效果。学习困难学生知识背景的主要特点是:知识背景缺乏,知识结构紊乱。
元认知对整个加工过程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是影响个体能否有效地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学习困难学生情绪与动机的特点。
参考:学生的学习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除了认知努力,还需要情感、意志、求知欲、动机等情意因素(也即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学习困难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如成就期望很低,学习上缺乏胜任感,自卑自弃,懒散成性,畏学、厌学乃至逃学等。
一、一般情意特点:(1)抱负与志向(2)求知欲(3)好胜心(4)焦虑。学习困难学生抱负、志向水平低。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学习优、中等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好胜心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学习优、中等生。学习困难学生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测验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
二、学习动机特点:按照德威克的成就目标理论,自弃性儿童与自主性儿童的动机模式差异主要体现在期望、信念、情绪、归因四个方面。自我信念的影响最大,它是动机模式里的核心成分,情绪反应则是敏感成分。
3、教师期望实现的步骤。
参考:教师期望实现的模型:布鲁菲和古德提出教师期望实现的模型,包括五个步骤:(1)教师预期某一学生在他所期待的行为和成绩。(2)由于对学生有不同的期望,教师对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3)教师将对各人不同的行为和成就的期待,传达给每个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4)如果这种区别对待一直继续下去,学生没有反抗或改变,这种期待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越来越接近和符合教师对他们的最初期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师期望不是自动实现的,教师并不是对每个学生都能形成清晰的期望;也并不一定能把每个期望都不断地传过给学生。另外,即使教师传达了某种期望,学生自己会以各种方式反对或改变教师的期望,从而阻止教师期望的实现。因此,教师期望过程是复杂的人际互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