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复习资料 - 图文 下载本文

名词解释

1. 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 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3. 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又名,运动细胞。

4. 外始式:某结构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成为外始式。如根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

5. 内始式:某些植物结构的成熟过程是离心顺序,即从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内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6. 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7. 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8. 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9. 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10. 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

氏带。

11. 不活动中心: 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为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2. 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13. 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4. 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15. 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16. 同源器官:来源相同,功能和形态不同的变态器官。

17. 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8. 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19. 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20. 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21. 髓射线:位于维管束间,连接髓与皮层的薄壁组织即为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由基

本分生组织产生。

22. 维管射线: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内沿径向方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分别称为木射线和韧皮射线,总称维管射线。

23. 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位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24. 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25. 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茎的加粗。

26. 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27. 离层:叶柄基部离区内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落。 28. 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芽有各种类型。如按着生位置分为定芽(包括顶芽和腋芽)和不定押;按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和根芽;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状况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

29. 芽鳞:指被芽的鳞片,是叶的变态,有保护幼芽的作用

30. 芽鳞痕:鳞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芽鳞痕的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异,是识别植物和进行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31. 花芽分化:花或花序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当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环境下,就转入生殖生长,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

序,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禾本科植物的花芽分化一般称为幼穗分化。

32. 苞片和总苞:生在花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片。苞片一般较小,绿色,但也有形大、呈各种颜色的。苞片多枚聚生于花序外围的,称为总苞。苞片和总苞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

33. 花:适合于繁殖的、节间缩短且不分枝的变态枝条。

34. 开花:当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已经成熟时,花萼、花冠即开放,露出雄蕊和雌蕊传粉的现象。

35. 传粉:花被打开、花药开裂、成熟的花粉借外力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36. 心皮: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37. 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38. 双受精:被子植物所特有,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另一个精子和极核结合形成初生胚乳核。

39. 异配生殖:相结合的两个配子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或相似。

40. 无融合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雌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现象。 41. 同配生殖:大小形状相似、性别不同的两个配子融合。

42. 细胞型胚乳:是植物胚乳发育发育的一种方式,即初生胚乳核的每一次分裂都伴随着胞质分裂和细胞壁的形成。

43. 外胚乳:由珠心或珠被发育来的类似胚乳的组织。

44. 胚状体:在自然界或组织培养过程中,由非合子细胞分化形成的胚状结构。

45. 大孢子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中着生胚珠的变态叶,被子植物的大孢子叶也称作

心皮。

46. 定根和不定根:凡是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定根和侧根两种。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才根,因此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47. 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的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48. 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织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49.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50. 根瘤:固氮细菌、放线菌侵入宿主植物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 51. 菌根: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某些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52. 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53. 同源器官:具有同一来源、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

茎的变态。

54. 完全叶: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 55. 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56. 侧膜胎座:多心皮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于每一心皮的边缘,如黄瓜。

57. 中轴胎座:多心皮构成多室子房,心皮腹缝线在子房中央联合成轴状,胚珠着生在轴

上。

58. 边缘胎座:单雌蕊,子房一室,胚珠着生于腹缝线上。

59. 合轴分枝:顶芽发育到一定时候就死亡或生长缓慢或为花芽,位于顶芽下的侧芽迅速发育成为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

60. 总状分枝:顶芽不断向上生长,主干明显。 61. 聚伞花序:开花顺序是顶端花先开,基部花后开;或者是中心花先开,侧边花后开。 62. 有限花序: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或由内向外。 63. 无限花序:开花顺序自下而上或由外而内。 64. 单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

65. 四强雄蕊:6枚雄蕊,其中4枚花丝较长,2枚花丝较短。

66. 二体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九个花丝联合,一个单生,呈两束。如蝶形花亚科植物。 67. 离生单雌蕊:一朵花中具有多个心皮,心皮彼此分离,各自形成一个小雌蕊。

68. 合蕊柱兰科植物的花中1或2枚雄蕊和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体,称合蕊柱。合蕊柱通常半圆柱形,基部有时延伸为蕊柱脚,顶端常有药床。合蕊柱是兰科植物最突出的特征。

69. 子房下位:子房不仅以基部着生在花托上,而且整个子房壁与花托愈合。 70. 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71. 复果:整个花序发育而来的果实,又称为花序果。

72. 聚合果:由一朵花中的许多离生单雌蕊与花托共同发育成的果实。

73. 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74. 聚合蓇葖果:一朵具离生单雌蕊的花发育成的果实,且每一小雌蕊发育成的小果在成熟时沿腹缝线或背缝线开裂。

75. 核相交替:核相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称之

为核相交替

76. 世代交替: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交替出现,缺一不能完成生活史。 77. 同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相似的世代交替。 78. 子叶出土幼苗: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后下胚轴迅速伸长把子叶、上胚轴和胚芽一起推出土面。这样形成的幼苗称为子叶出土幼苗。 79. 子叶留土幼苗:子叶萌发时下胚轴发育不良或不伸长只是上胚轴和胚芽迅速向上生长形成幼苗的主茎而子叶始终留在土壤中。这样形成的幼苗称为子叶留土幼苗 80.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二个单词是种加词,

一个完整的拉丁文学名还要在双名的后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论述题

1.试述被子植物3—细胞型花粉粒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从花粉母细胞开始)。

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单核花粉粒,又称为小孢子,它们仍被包围于共同的胼胝质壁之中,故称之为花粉四分体或小孢子四分体。随后绒毡层分泌胼胝质酶,将四分体的胼胝质壁溶解,释放出幼期单核花粉粒。单核花粉粒的核吸取营养和水分,体积迅速增大,细胞质明显液泡化,接着进行一次不均等的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细胞,其中呈透镜状的小细胞为生殖细胞;另一个大细胞则为营养细胞。

一些植物的花粉,在花药开裂前,其生殖细胞还要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精子),它们是以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进行传粉的,被称为3—细胞型花粉。花粉又被称为雄配子体,精子则称为雄配子。

2. 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加粗生长过程

①维管形成层的来源:

束内形成层——原形成层遗留的分生组织

束间形成层——紧邻束内形成层的髄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 两者共同组成了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

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有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类型。

③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主要平周分裂,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维管射线,也垂周分裂,扩大周径。纺锤状原始细胞以平周分裂的方式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两者组成次生维管组织。射线原始细胞以平周分裂的方式形成维管射线,向外形成韧皮射线,向内形成木射线。两者组成维管射线。 ④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木栓形成层的起源:表皮或皮层。多年后可从次生韧皮部中发生。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平周分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取代表皮执行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