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下载本文

12.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____、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三类。 1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______规律制约。 14.斯金纳认为,强化有______之分。

15.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 16.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______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7.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_____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18.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率、练习率和______。

19。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______、刺激泛化与分化。 20.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______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21.意义学习,其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______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2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______基础上的。 23.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行为。

2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______、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5.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__过程实现的。 26.奥苏泊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______”的教学策略。

27.______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8.在教育心理学的认知领域里有很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是奥苏洎尔的______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29.奥苏泊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为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______;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30.______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31.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______。

32.斯金纳认为______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33.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

34.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______、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35.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36.______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7.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______。 38.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______。 39.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______发生的概率。

40.教师在教授概念时常常以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这是一种______。

41.关于学习的分类,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______在《学习的条件》中先后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4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______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43.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______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4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______,刺激泛化与分化。

45.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______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46.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______。

47.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说明,学习是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8.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______。

49.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______。 50.接受学习是______。

51.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______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的心理实质。

2.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4.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5.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6.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7.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8.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9.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0.简述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11.简述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12.简述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四、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3.论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4.有的人认为,接受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完全摒弃。

(1)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

(2)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 (3)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I3 4.A 5.B 6.C 7.B 8.A 9.B 10.A 11.D 12.A13.B 14.C 15.C 16.D 17.C 18.A 19.B 20.B 21.A 22.C 23.D24.A 25.B 26.A 27.C 28.D 29.D 30.B 31。D 32.D 33.A 34.D35.A 36.C 37.C 38.B 39.D 40.C 41.C 42.C 43.C 二、填空题

1.主观映像 2.活动方式 3.强化 4.操作性 5.惩罚 6.复述 7.编码 8.环境 9.学习层次 10.学习情境 11.认知策略 12.知识学习 13.强化 14.正强化和负强化 15.负强化 16.认知主义 17.心理18.准备率 19.消退 20.结构 21.同化新知识 22.“迷箱”实验23.操作性 24.获得 25.顿悟 26.先行组织者 27.完形一顿悟 28.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9.发现学习 30.行为规范 31.处理和转换 32.强化33.负强化 34.基本概念 35.不同 36.接受学习 37.认知结构 38.完形 39.增加反应 40.接受学习 41.加涅 42.刺激S 43.盲目尝试44.获得与消退 45.相似性 46.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 47.学生与环境 48.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49.心理意义 50.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51.操作性

三、简答题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经验而引起的。

2.(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

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 (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5.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6.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借助于刺激泛化,我们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景,从而扩大学习范围。但是,泛化刺激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7.(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8.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其基本内容是: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和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是在作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区别于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胡乱地冲撞。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他创设了斯金纳箱,以白鼠等为对象进行实验,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