椹厠鎬濅富涔夊熀鏈師鐞嗗涔犻 - 鐧惧害鏂囧簱 下载本文

A、可能一定可以变成现实B、人们通过实践可以将意识变成客观事实C、主观的东西一定存在于现实世界中D、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44、关于现象和本质,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B、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要通过现象发现本质C、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D、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45、在辩证思维方法中,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的要求有( )

A、逻辑的次序与历史事实的顺序必须完全一致B、逻辑的顺序必须以历史的顺序为基础C、逻辑是历史的抽象与概括D、逻辑的顺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历史的顺序不一致 46、辩证思维所持有的方法有( )

A、归纳和演绎B、分析和综合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逻辑和历史相一致

47、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 )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C、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48、我国科技人员经过艰辛探索,于2005年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这说明( )

A、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把握的B、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需要的理想客体C、主体具有能动性D、价值实现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49、下列关于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有( )

A、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以一定的现实目的作为核心,以实现自身为归宿,并力图使外部世界按自身的尺度发生改变B、主观能动性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决定前提,而且对物质的创造过程起着重大的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物质活动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实践具有主体意识性D、实践中人的主体意识性体现为人可以克服客观规律 5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

A、主观能动性发挥越大,客观规律性的作用越小B、客观规律性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D、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7

51、下列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述有( )

A、按图索骥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意见支配世界D、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52、在实际生活中,下列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是( )

A、“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从现实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D、“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

53、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 A、否认犯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D、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单项选择题:

1、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性B、社会性C、实践性D、主观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客体”概念是指( )

A、客体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B、由主体自由创造的对象C、由主体决定的对象D、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指( )

A、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C、运用、操作实践工具的程序和方法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

5、马克思有句名言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说明( )

A、人的认识和能力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B、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先天差异C、人的地位是有其出身决定的D、人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后天的主观努力程度

18

6、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资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时间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9、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是巨大的物质力量B、有理论知道的才能叫实践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实践是物质化的理论 10、有思想家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说明( )

A、认识来源于人的感觉B、认识是人的主观想象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的地位身份决定认识水平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反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12、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先天的观念,一切观念都是从后天获得的,是从经验得来的。这种观点的哲学倾向是( )

A、唯物主义反映轮B、唯心主义先验论C、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D、不可知论

1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由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构成的可见世界是不真实的,只是意见的对象;由永恒不变的理念构成的“可知世界”才是真实的,是知识的对象。这表明柏拉图的哲学倾向是( )

19

A、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唯物主义经验论D、唯心主义反映论 1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论两条认识路路线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5、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万一大地山河都陷了,理毕竟还在这里”。他的这种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是(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观点

17、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这说明( )

A、感性经验支撑下的理论认识更丰富深刻B、理性指导下的感性认识丰富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1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

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C、认识论的唯理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 20、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A、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B、比较贴切客观现实C、反映事物的现象、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D、直接性和具体行

21、理性认识的优点是( )

A、具有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理论等形式B、具有抽象性、间接性C、深刻性和全面性D、具体性和直接性 22、认识的实践的统一是( )

A、必然和偶然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