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答案 B
解析 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可以向固体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将产生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为蓝色,就证明该气体是NH3,原固体中含有NH4,因此一定用不到的物质是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答案选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NH3 B.加热可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
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答案 A
解析 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如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A项正确;Fe比NH4更易结合OH,因而加入少量NaOH不会产生NH3,C项错误;NH4HCO3、(NH4)2S等溶液均呈碱性,D项错误。
4.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将pH=11的氨水稀释1 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
D.将红热的铂丝伸入右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答案 D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降低,液体迅速充满试管,A正确;强碱稀释10
n2+
+
-
+
+
倍,pH减小n个单位,而将pH=11的氨水稀释1 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B正确;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不稳定,C正确;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错误。 题组二 氮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也可直接作化肥 B.“雷雨发庄稼”属于自然固氮 C.“肥田粉”属硝态氮肥
D.铵盐氮肥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易分解,要保存在阴凉处
金戈铁制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答案 C
解析 “肥田粉”是硫酸铵的俗称,应属于铵盐类氮肥。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N2)转变为含氮的化合物,氮的固定分为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工业固氮等,在自然条件下,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属于自然固氮。 6.下列氮肥中,不含铵根离子的是( ) A.碳铵 C.硝酸钾 答案 C
解析 碳铵为NH4HCO3,硫铵为硫酸铵又称为“肥田粉”,它们都属于铵盐,含铵根离子;氨水中也含铵根离子,硝酸钾中不含铵根离子。 题组三 NH3的制法及性质探究
7.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B.硫铵 D.氨水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 C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反应,氨气很难逸出,A错误;氨气和浓硫酸反应,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B错误;加热条件下,氨气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铜的颜色变化可判断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氨气直接通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D错误。
8.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NH3,并用AlCl3溶液吸收多余氨气制氢氧化铝,最后回收氯化铵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金戈铁制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A.用装置甲制取NH3
B.用装置乙吸收NH3制取Al(OH)3
C.用装置丙在不断搅拌下分离Al(OH)3和NH4Cl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NH4Cl溶液并灼烧制NH4Cl 答案 A
解析 CaO与水反应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且放热,均可使氨气逸出,甲装置可制备氨气,A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在液面下,乙装置可发生倒吸,B错误;过滤时不能搅拌,易捣破滤纸,C错误;蒸干NH4Cl溶液会使氯化铵分解,应用结晶法制NH4Cl,D错误。 9.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 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_。
(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戈铁制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答案 (1)BC (2)CD (3)②④ (4)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解析 (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氨水的用量。(2)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用C装置,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制氨气选用D装置。(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密度、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等),也可采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题组四 喷泉实验
10.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HCl和H2O C.NH3和H2O
B.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金戈铁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