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重新设计、论证和较大的费用投入,情况非常复杂。如此大量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对方案、资金、人力、物力做好统筹优化,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分阶段进行,才能确保最大的隐患最先得以消除,各项问题根据风险等级有序得到解决。因此必须明确责任,发动全员,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一是安全环保处作为隐患整改的牵头单位,要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完成对检查出的问题的分类、汇总,确定责任处室,制定整改方案,排出整改时间表。各隐患整改的责任处室要将整改项目层层细化责任,逐项落实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确保整改方案论证到位,资金、人力组织到位,未解决的隐患监护到位。各检查组也要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落实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各基层单位是隐患治理的实施单位,要各尽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确保整改质量。
二是在整改方案的编制中,要确立安全环保第一的权威性。要明确专家组的责任和权利,尊重专家组的评估意见。只要是重大隐患,即使是需要停工、停装置处理,也必须实事求是,立即解决,绝不含糊。
三是要以隐患和风险为纲,形成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隐患整改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车间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以及班组长、操作骨干要组成专家组,坐下来认真的研
9
究,区分轻重缓急,根据风险情况进行整体排序,提出初步的治理意见。能够直接整改的,要立即落实责任,层层分解到具体整改负责人。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护方案,落实监护人。公司隐患评估专家组要对各单位提出的整改方案进行评估把关,对于需要公司层面解决的问题,按照风险大小进行排序,形成公司整体的整改实施表,逐项落实责任,安排整改。
四是在具体问题的整改中,要谋而后动,确保万无一失。磨刀不误砍材工。在风险治理过程中,一定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涉及开停工、调整操作、施工、抢修等复杂作业,一定要充分辨识作业方案中可能带来的新风险,做好周密的安排,切实保证安全平稳生产,保证各项作业不出问题。同时要统筹优化公司计划和生产组织方案,力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优化资源,减少整改成本。
五是保证整改质量。在隐患整改过程中,对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把关,提高工作标准,确保项目质量。要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不论哪个环节、什么时间出现问题,都将对工作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严肃考核。
3、领导干部要立足岗位,带头奉献,突出表率作用。统一思想要依靠各级领导干部,应对艰苦复杂的工作更需要领导身先士卒。对公司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对具体治理方案的确定,对员工的组织、管理和要求,关键靠各级领导
10
干部。领导干部的情绪、一言一行都会对员工产生影响。当前,也是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时期。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做出表率,队伍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我们这次攻坚战才有可能取得高质量的胜利。
一是要切实践行有感领导。要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以身作则,在观念、意识、行动上做出表率,而且要善于沟通和宣传。领导干部既要言,更要行,要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对员工的最好示范。要切实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对安全的关注、车间对安全的关注,并转化为员工对自己岗位安全的关注。领导心中有员工,员工心中有企业。对员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排忧解难,有效传递公司的文化理念,进而影响和带动起整个团队,形成合力,高水平的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和指标。
二是要深入现场。特殊的时期就要有特殊的办法和特殊的精神。要发扬奉献精神,深入生产现场,紧盯现场,靠前指挥。遇到急难险重问题,要快速反应,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对待生产变动和施工作业,要高度重视,在具体的管理中,要严之又严,细之再细,把一切可以想到的防护措施都用上,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概率风险。
三是要心中有数。要明确工作的风险点和关键点,把握
11
好全局。特别要关注夜间和公休日等生产力量相对薄弱的时段,切实保证“大干”期间的值班力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任务,做好整体优化,保证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另一方面,人事部门要做好管理和服务。要切实保证关键部位、重点项目的人力资源。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对各单位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做好跟踪考查和评价考核。
4、机关和基层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排查隐患需要机关和基层的密切合作,整改隐患更需要机关和基层的密切合作。机关和基层、领导干部和员工之间必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强化沟通,通力合作。
一是机关和职能部门要转变作风,加强对基层的指导、示范和服务。要落实解决问题的机制和责任,规范运作,提高办事效率,用好手中的资源。要自上而下树立“变更就是风险,工作不走捷径”的理念,急基层之所急,想基层之所想,对基层上报的问题,必须限时答复,销项管理。职能管理部门要按照“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的要求,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到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到现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新修正的制度、新下达的检查标准、工作方案、培训计划,都要及时到基层指导、沟通,做好示范,切实保证基层理解到位,落实到位,具备可操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