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考号:30)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叙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例。 2. 结合具体事例品析文中所展现的先生的优秀品质(人物形象) 3. 学习以生活中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4. 感知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陶冶性情,涵养美德。 一、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品析文中所展现的先生人优秀品质。 二、教学难点:学习以生活中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略细结合,朗读感悟;圈点批注;启发点拨;小组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课前布置:1.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标记段落,利用生词造句。
2.利用平板电脑查阅有关作者张中行的资料,重点查找除课文以外的能够表现叶圣陶先生优秀品质的名演或轶事。
(二) 激趣导入——不朽君子
余秋雨在《君子之道》中说,中华民族最为不朽的创造,不是宏伟壮丽的亭台楼阁,也不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而是一种湛然而又端庄的集体人格——君子。今天就让我们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位立德立言,宽厚待人的现代君子——叶圣陶先生。 (三) 梳理字词——识字释意
1. 小组抢答:读准字音,并向大家介绍识记易错字的注意事项。(如:颠沛流离的“沛”、
妥帖的“帖”??)
2. 小组抢答:解释字义,并且利用新学生词造句,其他同学根据对词义的理解,判断并指
正。(如:颠沛流离、拖沓、修润??) (四) 整体感知——先生之事 1. 略读课文(5分钟左右),找出文中所记叙的有关叶先生的事情,并将其以“待人”与“待
己”进行分类。 明确:分类示例
待人之厚:
(1)不耻下问,求我修改 (2)送客真诚,鞠躬言谢 (3)悔恨看花,劳我住店 (4)商讨标准,监督执行。
待己之严:
(1)严校标点,坚决用普通话 (2)成稿必读,“成话”乃止 (3)文风简洁,重语更重精神 (4)以身作则,抄稿认真。
2.教师小结——启发过渡: (1)这些事都什么样的事?
(2)这些事情都是作者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遴选而来的一些细碎而平凡的小事,可是叶先生一生跌宕起伏,作者为什么不选取那些有曲折和分量的大事来写呢?
(五)合作探究——先生之德
1.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叙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概括其中蕴藏的先生的优秀品质。
明确:示例1:治学严谨:从他描一篇文章的标点,体现他做事细致认真,可见他治学严谨。 示例2:平易近人、治学严谨、谦虚诚恳:从他反复向我求证使用普通话写文章的正误,能够不耻下问,体现他的谦虚和治学严谨,并且尊重我的意见,体现他对人的尊重,而且没有架子体现他平易近人。
示例3: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而且待人真诚。 ??
2. 教师小结——归纳写法(人物品质:见板书)
(1)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越是平凡,就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作用。 (2)这对我们的写作又有什么启发呢?
明确:注意观察写作对象,观察要细致而精确;可以选取一些琐碎但是能够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小事来写文章,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六)圈点批注——美文共赏
1. 细读文本:文章的语言虽然平淡质朴,但却不乏一些值得我们品味鉴赏的好词和佳句,
或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技法。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利用圈点批注法进行赏析。 2. 小组展示:圈点批注后先进行小组内部交流,丰富完善批注内容,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明确:
好词佳句示例1:“外面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琐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了双层的悲哀。”
参考批注:这里是一处环境描写,鞭炮的响亮带来除夕之夜的喜悦之情,但是全民联欢的喜庆日子却是先生辞世的日子,这种喜庆更是反衬出我内心中的悲哀之情,让这种悲哀显得研发沉重和悲凉。
好词佳句示例2“可是他还是照样来商量”中的“还是照样”写出叶圣陶先生依然对我尊重客气,依然严谨对待学问,依然谦虚,不耻下问,一个“还是”让一个谦虚和蔼又严于律己的老人跃然纸上。
好词佳句示例3 “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一个“不断地”就写出虽然叶先生是学界巨擘,但是对待每一个登门造访的客人都是礼数详备,一次次向人表示感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尊重每一个人,待人是如此的真诚。 ??
写作技法示例1: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参考批注:这里既是引用也是对比(反衬),引用孔子的话来衬托叶先生知行合一和为人师表的高贵品质,同是也以孔子求而不得的遗憾与叶先生“偏偏做到了”形成委婉的对比,体现叶先生对做人和治学的高标追求和不朽业绩。
写法技法示例2: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年??”
参考批注:运用语言描写,写出老先生对待写作的严谨态度,同时也让读者更深一步了解到一个学者的真实形象,感觉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