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定义: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一般心理学规律。 发展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灵魂论》,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著作,他认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夸美纽斯教育要顺应认的自然本性。
裴斯泰洛奇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他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其著有《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教科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成《教育心理学》,从此西方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开始确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西方科学心理学宇教育学实践的关系比作三种道路:单向道,死胡同和双向道。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和分类 学习的定义:在经验获得的基础上,认得能力合伙倾向的变化。 判断标准:1.行为发生变化;2.变化相对持久;3.变化为后天习得。 学习分类
1. 按照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三类:
a. 知识学习(就是知与不知);b.技能学习(就是会与不会);c.社会规范的学习。 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a. 言语信息
包括符号记忆,事实知识和有组织的整体知识 b. 智慧技能
包括:1.辨别,区分事物的差异能力
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
3.定义型概念,应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 4.规则; 5.高级规则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e.态度
3.奥苏泊尔的两维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两种。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这的原有知识关系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为:1.学习材料有意;2.学习者有学习心向;
两维学习框架内,他又将有意义学习分为: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概念与命题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1.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其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旨在阐明以文字符号或其他符号表征的知识学习与保持的性质,过程和受制约的因素。 2.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其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盛行于六十年代以后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是特为解释人
类大环境中给由感官觉察,注意,辨识,转换,记忆等内在心理活动,以及吸收并应用知识的过程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人类是信息加工者,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认知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学习就是获得心理表征。 3. 学习的图式理论
以图式的习得,精制,修改,选择和应用来解释学习的过程和条件的一种学习理论。 4. 生成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洛克提出的一种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理解性学习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与他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5. 社会认知论
在社会学习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格理论,由著名学习与人格心理学家班图拉创立。
6. 情景认知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有关学习与教学的一种建构式思潮,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人类学研究,强调社会化和实践在人的学习和认知中的重要性。他对信息加工心理学持批判的态度,由维果茨基提出 7. 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 材料:无意义音节
发现的规律:1.音节长度对记忆有影响;2.材料的意义性对记忆的影响无意义比有意义难得多;3.保持间隔对遗忘的影响,无意义材料的遗忘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的人类联想学习研究 (1) 系列学习
系列较长的材料两端相对易学且保持较好,中间的部分相对难学且保持较差,即系列位置效应。 (2) 配对联想学习
在学习实验中学习材料成对出现。 (3) 自由回忆学习
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 相关实验
1.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发现在对狗的试验中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条件作用前 条件作用中 条件作用后 刺激 无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反应 无条件反应 无反应 条件反应 条件反应 在条件刺激出现前时或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这种无条件刺激的呈现起增强学习的作用,被巴普洛夫称为强化。 2. 操作条件反应
斯金纳把动物和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自发性行为。前者是对特定的刺激的应答,具有不随意性;后者不是对特定刺激的反应而是机体自发产生的,但他们可以对环境施加影响并受意识控制,因此是操作行为,斯金纳认为操作反应实验研究的是这类行为。
3.
4.
5.
6.
斯金纳研究操作反应的重要工具是斯金纳箱,在此实验中,动物先发出适当的反应(如压杠杆),然后强化物出现,及强化物出现在动物的适当反应之后。 在这两个实验中都认为外部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复条件。 动物学习实验研究
桑代克有关动物学习的经典实验限于条件反射亚牛两三年。其中让饿猫学习逃出迷箱是他的经典实验之一。
他认为在相应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巩固联系时,便产生了学习,即可以把学习看做刺激与反应的联结,S-R的联结,这就是尝试与错误说。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预备定势,属于动机范畴;练习律,一是一个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二是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消弱或淘汰。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的黑猩猩接棒实验这一思想。 接棒实验的猩猩只有少数野生黑猩猩能完成。 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托尔曼作为行为主义者,接受了格式塔的学习观念,他认为学习结果不是R-S的直接联结,他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在其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试验中,他认为动物学习结果并非是习得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他们学习的实质是脑内形成类似于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结构的认知地图。
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执行控制 期望 外 部 环 境 反应器 反应生成器 长 时 记 忆 收纳器 感觉登记器 工作记忆 a. 加工系统
由收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 b. 执行控制系统
他不与任何一个操作成分直接相连,而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其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内在调节控制能力,在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系统中称为“认知策略”。
c. 期望
这是信息加工的动机系统,其对信息加工过程气定向作用。 7. 有效学习条件
a. 注意与预期;b.原有知识;c.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编码;d.学习策略与元认知
第四章 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定义:知识指外界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应方式表征。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机械知识和有意义知识。
陈述性知: 感知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学习过程 程序性知识 : 感知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练习 相对自动化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知识进入命题网络通过复述和精加工等命题网络重建和改组 陈述性知识被提取 应用习得的概念规则对外办事 通过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 应用习得的概念规则对内控制 3. 陈述性知识的心理表征
知识的心理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1. 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
心知识习得阶段 知识的巩固和转换阶段 知识迁移和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