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了一条新财路。
卖房聚财。大港区从1992年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居民自主购买住房,同时放开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公房出售率达到100%。危陋平房改造全部实行商业化开发,盘活了存量,扩大了增量,吸纳的购房资金激增至原来的几十倍。仅仅五年就筹集建房资金22亿元,不仅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更为城市环境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
兴商招财。大港区把招商兴商,繁荣经济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让出中心区和繁华地段,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商业设施,吸引了大量区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具有欧式风格的商业步行街是大港区1999年城市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全长300米,总投资6000万元。在整个商业设施建设中,区政府只管规划设计,财政不拿一分钱,从筹集建设资金到组织施工,全部交由开发商负责。建成后的商业街不仅成为居民购物、娱乐、休闲的新场所,还成为城市环境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利引财。大港区注意运用市场机制,依靠利益驱动,通过适当让利,激发投资者的投资欲望,实现开发商和政府的双赢。为加快教育产业园区建设,我们制定了《关于开发建设大港区教育产业园区的实施办法》,特事特办,建设用地50%无偿划拨,50%按市场价的1/3出让,配套费和各类规费按50%收取,对外来投资产生了巨大吸引力。目前,我区已与四所大专院校签订了办学协议,其他办学项目也在积极洽谈之中。教育产业园区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发扬迎难而上的精神,敢作敢为,把城市环境建设逼上一个新水平
综合治理城市环境,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区委、区政府迎难而上,下大力量解决影响城市环境建设的难点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新旧观念碰撞中,敢于跳出低层次发展的老套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发展。大港区起步于厂矿生活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建新与拆旧的矛盾。我们感到,建设新大港,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破旧立新。前些年,区里曾在位于中心区的板厂路建起一处农贸市场,每年可上缴利税上百万元。在重新规划中,一些同志舍不得“割爱”。但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后认为,这个市场虽“火”,但环境脏乱,与周围街景也不协调。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安于低层次发展的现状,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闯新路、求发展。我们排除干扰,集中力量,迅速拆除了沿路占压红线的全部商业设施,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宽100米、长5公里、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的带状公园式交通干线,并将这条路更名为世纪大道,使之成为天津市最宽最美最绿的文明示范路。实践充分证明,这
一举措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远远大于一座农贸市场。几年来,我们按照这一思路,大力推进城区的拆迁改造,城市环境不断优化,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上,教育各级领导跳出部门的小圈子,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前几年,为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我区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综合执法大队,综合行使城市管理职能。原职能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随之移交,使审批权与处罚权分离。我们及时强调各部门必须从城市管理大局出发,使各项权力移交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形成了管理合力,确保了综合执法的有效实施。
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大港区在开展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秩序之初,也遇到不少阻力。拆除违章建筑,个别群众不支持,清理违章占路,少数商贩不理解,一些群众也认为购物不方便。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展综合治理,改变的不仅仅是市容环境,更重要的是移风易俗,改变人们多年形成的落后观念和生活习惯。区委、区政府一方面广泛宣传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细致地做好各方面工作,使综合治理逐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创造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建设并完善方便人们生活的现代商业服务设施,积极引导群众摒弃旧的观念和生活习俗,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的现代生活方式。广大市民正是从生活环境的巨变中,从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中,深深体会到区委、区政府一心为民的真情。许多群众从不理解到认同,从不配合到积极参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精心塑造城市形象,把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大港区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始终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浩大的工程来抓,而且作为一项城市艺术精雕细琢,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在塑造现代城市形象上实现了新突破。
突出个性,体现海滨城市的特色美。特色是城市发展的优势和魁力所在。作为一个濒海城市,大港区注意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充分体现海滨特色,把“红顶、白墙、绿地”作为城市主色调,按照整体和谐、改建结合的原则,对主干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全部按要求进行了改造,新建筑物一律建成坡式红顶和白色墙体,形成具有现代韵味的建筑风貌。绿化上充分利用植物造景,构成造型各异的绿色艺术景观。城市广场建设,地面采用水波式造型,配以绿色草坪,周围大面积种植高低错落的树木和花草,使广场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城区主干遇想。漫步街头,处处感到人在绿中,城在海中,整个城市凸现出浓郁的海滨特色。
生态优先,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大港区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破以往城区的建设模式,把建设全市乃至全国最绿、最美、最洁净的城区作为奋斗目标。制定科学的环保规划,1996年启动了“碧水、蓝天、宁静”工程,五年来投资30多亿元,治理城市污水、空气污染和噪音,使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在城区规划1500亩土地,种大树,植大绿,在全市建起第一个城区生态环保森林,形成阻隔污染的“城市绿肺”;在住宅小区建设一批开放式公园;在广场放养大批白鸽。放眼城区,蓝天、绿地、白鸽、彩路、花坛、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与流动的人流、车流和谐地融为一体,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回归自然的良好空间。
精心设计,展示城市环境艺术的整体美。城市环境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为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大港区在总体规划上,充分考虑历史、现状和未来,聘请北京大学专家进行科学论证,重新修编大港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并严格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枝笔、管理一个法。在建设中,选址、布局、层高、建筑风格等方面通盘考虑,努力达到城市建设的综合效果。道路建设改造注重内外结合,使城区形成纵横交织、优美畅达的交通骨架。尤其在被人们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11个绿地广场,造形、功能各具特色。其中1999年建成的全市最大的绿地广场——世纪广场,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有以巨大罗马廊柱为背景的大型演出台、大型音乐喷泉、不锈钢铸成的巨型现代雕塑,近与宽阔的世纪大道连成一体,远与其他绿地广场交相辉映,充分展示出大港人开拓、奋进、创新的现代意识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大大增加了城市的整体美感。
大港区在城市环境建设上虽然迈出了一大步,但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根据大港区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规划蓝图,建设生态城区迈进,努力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
大港油田
大港油田始建于1964年1月,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昔日的盐碱滩已建设成为一个集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原油加工、机械制造、科研设计、后勤服务、多种经营、社会公益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油气生产基地。现有职工71000余人,干部总数22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9000余人。开发建设了21个油气田,形成了年生产原油430万吨、天然气3.6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和2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截止1996年底,累计生产原油9349万吨,天然气124亿立方米,在全国陆上21个油气田中,按原油产量计算,列第6位,在全国500家特大型企业中列第59位。
大港油田勘探范围广阔,有陆地、滩海和极浅海三大勘探领域。包括黄骅坳陷中、南部陆地,滩海海域(0~5米水深),以及沧县隆起东半部、埕宁隆起北半部的陆地部分。探区
内以油藏类型多,具有多套生油层系含油组合为主要特征,是一个油气生成量和聚集量十分丰富的大型复式含油气区,有着广阔的找油找气领域和发展前景。在已勘探开发范围内有2700平方公里的滩海区域。其中,油田自己承建的张巨河海上人工岛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中华第一人工岛。”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作为国务院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配套改革局级试点单位,大港油田自1995年改制以来,积极推行以油公司为核心的生产经营体制,在以往解体油田“大而全”,“小而全”的基础上,对油田文教卫生、生活后勤以及物资供应系统等均实行专业化管理,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社会保险系统。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变国家干部为企业职工,在油田范围内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积极推进聘任制和三岗制,实行三干法,优化领导班子及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企业队伍充满活力。对在油田范围内缺员的岗位实行公开招聘,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广大职工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技术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科技创新
2007年,大港油田公司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上获得了重要突破,公司新增三级储量2.14亿吨,是年度计划的225.3%;生产原油507.1万吨、天然气3.97亿立方米,分别是年计划的100.1%和128%。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就是科技创新。
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历经40多年的勘探开发之后,大港油田已经进入到发展的“中老年”,勘探开发的潜力越来越小。这种观念制约着大港油田的发展。而同属渤海湾的冀东南堡油田,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大油田后,令大港石油人感到振奋,振奋之余是理性的思考。从地质角度上看,冀东南堡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的南堡凹陷,与大港油田为同一坳陷。地层、地质构造基本相同,这对大港石油人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在正视自己客观存在差距的同时,大港油田公司更看到了自身的优势,确定了“增储10亿吨、建设大油田”这一宏伟目标。
大港油田要实现大的发展,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只有科技才是大港油田腾飞的推动器。据此,大港油田公司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对大港探区岐口凹陷进行了一次“大面积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这一勘探非同小可。过去受技术、设备的限制,对地下的勘探比较粗放,犹如盲人摸象,影响了人们对地下构造、沉积和油藏的整体认识,往往形成片面的判断。通过利用高新技术重新勘探,大港石油人惊喜地发现,大港油田的勘探潜力巨大。仅去年一年,他们就部署了91口探井井位,是过去5年的工作量。而且勘探成功率大大提高,由过去40%上升为现在的60%以上,使勘探的成本明显下降,效益大幅度提高。 石油公司
从1966年到1972 年,大港油田在渤海海域共建造了4座固定式钻井平台,钻探井14口,发现了 3 个含油构造,为海上石油勘探积累了经验。
1973年以后开始更新设备,在国内建造和从国外购进了一批自升式钻井船、三用(拖航、起抛锚、供应)工作船和地球物理勘探船等,在渤海进行勘探、开发试验。
1978年8月石油工业部将渤海石油勘探业务从大港油田划出,在塘沽设立了海洋石油勘探局。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港油田)的勘探开发范围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总面积18600平方公里。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东南50公里的渤海之滨,是国内唯一地处沿海开放城市辖区内的石油企业,地处东北亚最具发展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陆海空交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