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长、养殖效益差的局面,河南康瑞牛业有限公司在现有基础上,为进一步发展现代畜牧产业,整合卢氏天然的饲草饲料资源,转变生产方式,带动农民快速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将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拟进一步扩大规范化养殖规模,在卢氏县“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到的乡镇(卢氏境内官道口、杜关、范里、文峪、横涧、东明、沙河、潘河、木桐、磨口等十个乡镇)建设“万头优质牛规模化养殖示范场项目”扶持带动农户,实行科学管理,使架子牛在短期内育肥外销创汇,提高养殖效益。本项目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符合当地实际,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科学,能够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立项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的总体要求,符合国内外市场形势的需要,也符合该县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具有资源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技术条件成熟,市场前景看好,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显著,风险小,无污染,社会及生态效益俱佳。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该项目立项,尽早组织实施。
第二章 项目前景及必要性
-
5
2.1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区域优势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强力推进。三门峡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把三门峡市建成我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养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蛋白、低脂肪的牛肉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欢迎,需求量愈来愈大。由于我国牛肉生产成本低,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市场竞争力强,肉牛养殖业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卢氏县立足于丰富的饲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畜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畜牧业已成为卢氏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草业发展迅速,为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畜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发展肉牛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项目区的饲草资源和人力资源,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符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对促进产业化经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畜牧品种结构和布局,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6
2.2项目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卢氏县近年来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形成肉牛、奶牛、羊、猪、禽等为主的畜牧业养殖基地。目前,全县大牲畜存栏14.5万头,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 10家,直接带动相关农户1.4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20.5%。卢氏县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偏小,产、加、销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基地建设没有规模,农民科学养殖水平不高;三是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得益分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强龙头、抓基地、优机制是卢氏县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所在。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为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中央多次强调:“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当前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大的产业强力推进。”
近年来,卢氏县各级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通过规模发展,重点突破,扶持发展专业村、专业场(户),积极引进良种,广泛推广先进技术,实行产业化经营,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畜禽数量大幅增加,科技含量明显提高,2006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3570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9%,畜牧业在农民纯收入中贡献率41.5%。随着国家
-
7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入实施,草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县人工草场面积发展3万余亩。建立肉牛育肥场,实行公司化经营,进行规模化养殖和科学化管理,集中收购农户的架子牛,短期强化育肥,组织出口,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增强了企业自身发展实力,所以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 建设条件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