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确诊或高度怀疑患者有经空气传播疾病时,应立即负压病房或具备空气隔离功能的病房接受治疗。
2.通常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特别是高水平消毒剂用于空气的常规消毒。对于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病房(区)进行终末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后,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实施喷雾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风换气,并采用清水擦抹环境物品表面的残留消毒剂,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同时,也应对该室的回风口所有管道(应选择金属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在风机运行状态进行喷雾,喷雾完成后,应立即停机)与滤网(膜)(可选择含氯消毒剂浸泡)进行消毒。
3.采用紫外线等、臭氧消毒须在空态下实施,但当消毒工作完成后。人员进入或门窗开启后,室内空气的消毒状态便被破坏,10~20min后将回到原有状态。因此,空气的常规消毒不推荐这类消毒。
4.在病房内环境表面实施含氯消毒溶液时,同时将门窗关闭30min,通过含氯消毒剂的自然挥发作用,也可达到对空气消毒的效果;当消毒完成后,开启门窗通风换气。
5.在实施环境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尤其应注意眼部、呼吸道的防护;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应了解其具有强力漂白作用。
11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1.医院应将感染检测报告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报告及时、有效。
2.医院应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感染检测系统与基础实施,提高医院感染检测效率。 3.医院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配备数量适宜的感染专职人员,确保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4.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结合医院实际开展有效的感染检测工作,并定期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信息。
5.医院内部报告系统
(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短期内(视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现某部门2名及以上患者分离出药敏结果相似的同一种病原体,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临床部门短期内发现临床症状相似并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2名及以上患者时,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消毒供应中心或手术室短期内发现2名及以上使用消毒或灭菌器械的患者发生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6.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经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
7.经调查证实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主管院长应立即向医院法定代表人报告,并应当于12h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h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9.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h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116.医院感染暴发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1.首先确认是否为感染,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并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来综合考虑是否为感染。如果患者不存在感染,而确实培养出同一种病原体,则应查清该病原体是污染还是定植。
2.如果患者确实为感染,应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和体征出现时间及疾病的潜伏期来判定是否为医院感染,如为医院感染,则需调查医院感染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并通过其病例出现的规律来判断是人传人(不同病例间隔时间约为该疾病的潜伏期)还是同一暴露源所引起(短时间内大量病例出现)。
3.如果确实存在医院感染,应统计医院感染病例数是否达到规范规定的暴发定义。 (1)医院感染发病例数为3例或4例,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用脉冲凝胶电泳(PFGE)检测其同源性,如3例或以上的病原体具有同源性可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应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定》进行上报。
(2)医院感染发病例数为3例或4例,但未能培养出病原体,则只能定义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3)医院感染发病例数为5例及以上,可定义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应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定》进行上报,具体报告流程见《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117.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事件的报告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播环节,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基本步骤如下。
1.初步定义和确定病例:确切定义感染病例,便于后期流行病学调查。首先应明确感染部门、人群和病原体,所有病例均要确诊,与最初制定的感染病例相核对。
2.制定控制措施: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期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予以落实。包括为患者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或关闭手术室;并随时调查检测新发病例。
3.标本收集: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感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行病原学检查,如环境中检测到病原体,必要时 行脉冲凝胶电泳以检测其同源性。
4.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症状、体征、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5.绘制流行曲线: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绘制出以时间为横坐标(时间界限是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病人数为纵坐标的流程图;绘出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在病区内的分布图。
6.完成初步的调查:找到合适的流行病学方法,常规以病例对照组研究为宜。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选择合适的对照组并同样调查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7.控制措施的执行和效果评估:采取措施后,应监测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病例出现。如果还有新病例出现,应该检查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到及时严格执行,或者重新评估调查结果是否正确。
8.书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报告内容如下。 (1)流行或暴发感染病例的概括及现场工作情况描述; (2)主要假设;
(3)临床、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的结论; (4)流行或暴发的起源和范围; (5)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及其效果; (6)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