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日出》中的小职员黄省三是( )
A.中国社会底层的弱者和小人物 ; B.新崛起的民族资本家 ; C.城市银行家 ; D.投机商人 答案:A
73.《日出》的背景是( )
A.30年代中国农村; B.30年代中国城市; C. 20年代中国城市; D.40年代中国乡村 答案:B
7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茅盾、巴金齐名的现代长篇小说家是( ) A.沈从文; B.老舍 ; C. 鲁迅 ; D. 郁达夫 答案:B
75.老舍的戏剧代表作是( )
A.《骆驼祥子》; B.《茶馆》; C.《四世同堂》 ; D.《月牙儿》 答案:B
76.“刘四爷”是老舍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骆驼祥子》; B.《茶馆》; C.《龙须沟》; D.《月牙儿》 答案:A
77.《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制造一种急剧动荡的气氛 ; B.设置一个让人表演的舞台; C.展现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 D.反衬种种落后于时代的心态 答案:D
78.《灯下漫笔》是一篇( )
A.散文 ; B.文艺性论文; C.小说 ; D.报告文学 答案:B
79.《灯下漫笔》一文向青年所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 )
A.如何读书; B.改造国民性 ; C.如何绘画 ; D.创建新时代 答案:D
80.鲁迅小说《风波》在总体上采用了( )
A.比兴手法; B.铺陈手法 ; C.白描手法; D.对比手法 答案:C
81.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
A.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事件; B.辫子事件; C. 张勋复辟事件; D. 六斤裹脚事 件 答案:B
82.《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
A.1911年辛亥革命 ; B.1919年五四运动 ; C.1917年张勋复辟; D.1915年袁世凯称帝 答案:C
83.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是( )
A.不学无术 ; B.装腔作势 ; C.愚昧无知; D.梦想复辟 答案:D
84.《选择与安排》一文提出完美的作品在结构上须具备的条件有( )
A.要有头有尾; B.层次清楚、轻重分明; C.有贯穿的主旨 ; D.首尾呼应 答案:B
85.“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拟人 ; B.排比; C. 比喻 ; D.反复 答案:C
86.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
A.小说家 ; B. 诗人 ; C.政论家; D.散文家 答案:D
87.《谈时间》的文体是议论性( )
A.笔记; B. 随笔 ; C.消息; D.辞赋 答案:B
88.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
A.闻一多 ; B.戴望舒 ; C.郭沫若 ; D.冰心 答案:C
89.《炉中煤》中“我年轻的女郎”指的是( )
A.心中的恋人; B.古老的中国; C.五四后新生的祖国; D.未来的理想中国 答案:C
90.《炉中煤》中作者将自己自喻为“煤”,表达的情感是( )
A.怀才不遇的幽怨 ; B.愿为新生的祖国献身的精神; C. 奴仆的谦卑心态 ; D.对古老中国的无限爱恋 答案:B
91.《炉中煤》的作者假借“我”向年青的女郎倾诉爱情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激情,这种表现方法是( )
A.托物言志; B.侧面烘托 ; C.象征暗示; D.对比反衬 答案:A
92.在郭沫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借代 ; C. 拟人; D.拟物 答案:C
93.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
A.郭沫若; B.茅盾; C.闻一多; D.老舍 答案:A
94.闻一多所属的诗派是( )
A.格律派 ; B. 自由派 ; C. 象征派 ; D.婉约派 答案:A
95.下列出自闻一多《发现》中的诗句是( )
A.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我爱这美丽的中华; C.这是我的中华,是的,是的!; D. 这是咱们的中国 答案:A
96.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集是( )
A.《猛虎集》; B.《北方》; C.《死水》 ; D.《女神》 答案:C
97.“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一句出自( )
A.《炉中煤》; B.《发现》; C.《我爱这土地》; D.《再别康桥》 答案:B
98.《猛虎集》的作者是( )
A. 郭沫若; B. 戴望舒; C.冰心; D.闻一多 答案:B
99.徐志摩所属的社团是( )
A.创造社; B.新月社; C.文学研究会; D. 语丝社 答案:B
100.收录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诗集是( ) 答案:A
教育学模拟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
特别重视___。
A、雄辩和演说训练 B、“骑士七技”训练 C、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D、军事体操教育
答案:C
2、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存在差异,这说明教育具有___。 A、永恒性 B、继承性 C、阶级性 D、历史性 答案:D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___.
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产劳动 答案:D
4、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___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人力资本 答案:B
5、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这“两个必须”是指___ 。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答案:A
6、借助于声、光、电等媒体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现代化的___手段。 A、活动 B、教学 C、学习 D、教育 答案:B
7、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有着共性,服从认识的一般___。 A、 规律 B、特点 C、顺序 D、阶段 答案:A
8、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贯彻了___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 因材施教 答案:A
9、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直接体现了___组织形式。 A、活动 B、教学 C、学习 D、教育 答案:B
10、教学是人类许多认识中的一种___认识形式。 A、具体 B、一般 C、重要 D、普通 答案:A
11、《大教学论》一书是___的著作。
A、斯宾塞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答案:C
12、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教育基本原理的著作,是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于1930年出版的___。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 D、《教育原理》 答案:B
13、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法规是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