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各项数值。
【实验原理】
在正常人体,有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播到左、右心房,在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心室收缩。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容积导体),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记录的心电图(ECG)。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心电图常被用于心动异常病例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
【实验器械】
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对象】
人
【实验步骤】
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实验结果】
1、本人身体放松时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如附:图一(1)、图一
(3)及其评注所示,周期均匀、基线平稳、峰峰值约为0.4mV。
2、每个心动周期内心电图依次出现心房去极化(P波)、心室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复极化(T波)的三组基本波形。心室去极化的电位变化比心房去极化要剧烈。
【结果讨论和结论】
1、每个人心电图的波形各有不同,但是都有比较明显的三组基本波形,且P波波峰较低且圆滑,QRS波群为明显的尖波,有些人的T波波峰低,有些人T波波峰高,但总体来说T波的波峰比较圆滑。
2、将图一(1)和图一(3)进行比较,二者都是本人放松、安静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线,但是(3)图像的曲线较(1)平滑、且基线更为平稳,更容易观察出心电图的特点,为结果提供清晰的信息和帮助。所以,应该在记录曲线之前先将信号采集处理文件的各个选项调试好,调节灵敏度、滤去高频、低频杂波、调好信号增益等,然后才开始记录,得出清晰易观察的图像!否则波形杂乱可能会掩盖住应得的结论,给研究带来不便!调试时,需使用“50Hz陷波”按钮将50Hz普通照明电路的影响除去,这样将会提高波形的代表性。
3、图一(1)和图一(3)均为本人放松安静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线,但是心率相差较大,分析原因应该是:①杂波较多,使得信号处理系统捕捉了错误信息导致所测心率过快;②测得(1)曲线时身体还未完全放松下来。
4、图一(2)的图线中部明显向下凹,可能原因是右手移动了使得骨骼肌紧张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干扰了体表心电图的曲线。另外,讲话也会对心电图的曲线有巨大的干扰影响。
5、在描记过程中,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发现对心电图没有明显的影响,另外略为剧烈的呼吸也并未对心电图造成明显影响,心电图的曲线一直保持着较为正常的状态。这也许可以说明呼吸与心电活动的关系不是很大。
6、受试者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金属物品取下的原因是金属是导体,而描记体表心电图的时候是利用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将生物电活动传播到体表,若仍携带金属物品,体表的电位变化就会被金
属干扰导致心电图曲线受到影响而失真。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