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新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2014整理) 下载本文

荷马《伊利亚特》《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相传作者是盲诗人荷马,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与特洛伊战争有关。1、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 2、两个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时代转型的英雄形象)(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赫克托尔(特洛亚方面代表着氏族英雄最高理想)(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 3、人神双线推进,多用善用比喻

分析《伊利亚特》这首史诗比喻方面的特点(荷马式比喻)多用和善用比喻是史诗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这些比喻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日常生活,对于刻画人物、加强诗句的形象性、丰富诗篇的色彩,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比喻赫克托尔“如一条长蛇在洞穴等待路人?? 眼睛露出凶光”;如比喻二者之间的斗争是“游隼”与“野鸽”的争斗等等。

简析〈〈伊利亚特〉〉本文中阿基琉斯的形象?阿基琉斯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时代转型时期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着既勇猛有残忍的、既冷酷易怒又宽厚仁慈,既天真任性又珍视英雄荣誉的多重特性。他为部落利益不怕牺牲,但个人性格的弱点又给部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无论如何最终他仍然能够以氏族的利益为重,抛弃个人恩怨战胜对手。

赫克托尔的形象特点:赫克托尔是代表着氏族英雄最高理想的人物。他对弟弟帕里斯给城邦带来的灭族大祸,感到非常痛心。他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正义一方是希腊军队,理屈的一方是特洛亚,然而他又不得不站在理屈的一方为他的全民族人民而战。他虽然勇武不及阿基梳斯,但在对集体的责任感知生命情感方面,比阿基梳斯,但在对集体的责任感和生命情感方面,比阿基梳斯更像一个英雄。在选文中他拒绝了父母的劝告,英勇赴死。当他知道命运已经注定时,坦然面对。赫拉托尔用行动确立了自我评价。他的死显得格外悲壮也是一曲与不可战胜的厄运英勇抗争的悲歌

分析〈〈伊利亚特〉〉的艺术特征〈〈伊利亚特〉〉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第一,把现实因素和神话因素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史诗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史诗取材有据,反映时代风云,又穿插神话故事,神人混一,写实中又富有浪漫色彩;第二,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史诗刻划英雄形象的主要方法是把英雄放在特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还用心理描写突出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如22卷中在刻画赫克托尔形象时,以心理描写出来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加重了人物的悲剧性。第三,剪裁得当,线索分明。《伊利亚特》集中描写战争第十年51天发生的事,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线索;第四,多用和善用比喻,这是史诗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这些比喻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日常生活,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加强诗句形象性、丰富诗篇色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简述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荷马史诗是研究古希腊社会的珍贵文件,它反映的时代是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录制社会过渡时期。两部史诗的内容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初,当时,希腊社会正处于在原始公社制向奴录制过渡时期。奴录制已萌芽,古代的氏族组织已经开始瓦解,居民已有贵族、自由民和奴隶之分。在这一时期,部落间为了争夺奴隶、家蓄和财产,经常发生战争。特洛亚战争就是希腊人为夺取那里的财富而发动的战争。史诗比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其思想内容异常丰富。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1规模宏大构思精巧剪裁得当2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3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写成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等4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5客观的叙事手法仿佛作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萨福《永生的阿芙洛狄忒》

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女诗人,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缪斯”;萨福的作品目前只有《永生的阿芙洛狄忒》《给所爱》《失去的女人》等基本完善,还有《相思》等残篇。

作品内容提问:①阿芙洛狄忒是谁的女儿? 宙斯的善用心计的女儿。②阿芙洛狄忒降临下界时,谁为她驾车? 一群金翅之雀。③阿芙洛狄忒飞到此地时永远年轻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浮着笑意。④能帮助主人公说服别人的是哪位女神? 劝导女神蓓脱。⑤读过全诗后请你猜一猜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萨福本人。

4、诗歌主题思想内容:吟唱体现生命热力的爱情是萨福诗歌永恒的主题。A对爱与美的颂扬。诗中,萨福所爱的人不爱她,这使她“万般痛苦”,满怀惆怅。于是她呼唤爱神,希望爱神保佑她的“一切心愿能够实现”。爱情的痛苦与甜蜜、失望与希冀,在全部的精神领悟和丰富的感觉体验中,给原始的肉欲和激情注入了诗意和美感,表现出爱的最佳境界。B对个体生命力的弘扬,第一个描述个人爱情和失恋的诗人。她的诗凸显自我,具有丰厚饱满的生命力,是贵族女性对生活理想的大胆追求,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可贵发现,是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诗性体现。

5、诗歌的艺术特征:A感情充沛细腻;诗歌用第一人称抒发了主人公丰富强烈的情感。“求你再度降临,亲爱的女神,求你解救我于万般痛苦之中”,情感自然细腻又炽烈坦率,没有任何遮掩和矫饰。此诗中的萨福,正是拜伦在《唐璜》中所说“火热的萨福在这里唱过恋歌”(教材P140)。B形象生动传神:诗歌融合了当时的戏剧表现手法,在有限的诗节中塑造了两个丰满逼真的人物形象:焦灼愁苦的“我”和“脸上浮着笑意”的女神。C诗体独树一帜。希腊时期的诗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语言方式。作为第一位抒情诗人,萨福的诗保留了古希腊民歌通俗自然和口语化的特点,也独创了一节四行三长一短的“萨福体”韵律。 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悲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就是“山羊之歌”。按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目的在于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使情

感得以宣泄和净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是“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普罗米修斯》)。“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和“舞台上的哲学家”欧里庇得斯(代表作《美狄亚》)。 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戏剧梗概(罗念生翻译)

1索福克勒斯是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的悲剧作家,剧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思想意识。他的悲剧往往被称为“命运悲剧” 2索福克勒斯现有7部戏剧传世,其中主要的有《埃阿斯》《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以《俄狄浦斯王》成就最高,他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3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是“悲剧之父”1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普罗米修斯》)“戏剧艺术的荷马”2索福克勒斯(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和“舞台上的哲学家”3欧里庇得斯(代表作《美狄亚》)

《安提戈涅》所依据材料的来源与埃斯库罗斯的《七将攻忒拜》相同,故事发生在忒拜(又译底比斯)。俄狄浦斯王因杀父娶母而退位时,他与母亲伊俄卡斯忒乱伦所生下的两儿两女年龄尚小,政事由国舅克瑞翁主持。他的两个儿子长大后为争夺统治权而发生冲突,即安提戈涅的两位兄长波吕涅刻斯和厄忒俄克勒斯,结果两人同归于尽。克瑞翁以舅父的身份继承了王位,他宣布借外国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刻斯为叛徒,因而不准埋葬其尸首。按照古希腊神律,一个人死后如不下葬,他的阴魂便不能进入冥土,同时露尸不葬,会触犯神明,殃及城邦。安提戈涅义无反顾地尽了亲人应尽的义务。这一剧的结局很惨:安提戈涅在牢中自缢,其未婚夫克瑞翁的儿子海蒙殉情自杀,克瑞翁之妻欧律狄刻愤而自尽,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在那里叹息。

此处节选了安提戈涅被抓直到剧作结尾的情节。①安提戈涅是在做什么事情时被卫兵捉住的? P62正在埋葬尸首。②当克瑞翁问她承不承认是她掩埋了哥哥尸体时,安提戈涅是怎么回答的? P63我承认是我做的,并不否认。③当欧律狄刻听到家庭灾难的消息时有什么表现?P67心里一害怕,就向后跌倒在女仆们怀中,昏过去了。P68克瑞翁(向欧律狄刻的尸首)还把你也杀死了。④克瑞翁在选文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P68我不知道你们哪一个好,不知此后倚靠谁;我手中的一切都弄糟了,还有一种难以忍受的命运落到了我头上。⑤歌队长最后说千万不要犯什么样的罪?P68千万不要犯不敬神的罪;傲慢的人的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惩罚。

《安提戈涅》的思想主题A在血缘伦理与城邦伦理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展现了人物不可避免的命运悲剧:安提戈涅坚持埋葬哥哥的尸体,遵循的是血缘伦理的信念,即亲人对死者必须安葬,绝不可曝尸荒野。克瑞翁禁止埋葬波吕涅刻斯的尸体,遵循的则是城邦伦理的规定,即对城邦的叛徒应冷酷无情。双方立场尖锐对立却各有其合理性,这使得悲剧冲突不可避免。B在对命运的不屈抗争中,安提戈涅既彰显了个人的自由意志,也显示了女性的尊严和觉悟。安提戈涅敢于以一己之力对抗至高无上的王权,充分显示了古希腊民主制时期所崇尚的自由平等精神。而相对于克瑞翁对女性的歧视(克瑞翁说过:“我不能被区区一个女子打败……我不能被人辱骂成比女人还要脆弱。”),(P64“只要我还活着,没有一个女人管得了我”)安提戈涅的行动又充分捍卫了女性的尊严。C警告人类不可过度傲慢狂妄。克瑞翁坚持以自己制定的人类之法执掌一切,安提戈涅却说:“我不认为一个凡人下一道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律条。”剧作结尾克瑞翁失去了所有亲人,歌队长最后的话“傲慢的人的狂言妄语会招惹严重惩罚”,是对人类的提醒和警示。 《安提戈涅》的艺术特色 基本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A两个主要人物都代表了各自的正义,各有其合理性(“有缺点的现实人”);其中悲剧主人公安提戈涅有优点,也有弱点。而克瑞翁既不是完美无缺的好人,也不是为非作恶的坏人。他是一个在权力的鼓动下失去了理智和克制能力的人,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典型的悲剧人物,即有缺点的现实人。B戏剧结构严谨、完整,情节从开始、发展、高潮到结束,严谨有序地展开。剧情设计基本没有什么漏洞,没有明显的机械性转折。C人物的对比手法。悲剧几乎从头到尾都用人物对比的手法。两兄弟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刻斯之间,两姐妹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之间,安提戈涅和克瑞翁之间,都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又在对比中使各自的性格更加明晰和突出。

安提戈涅悲剧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表现特点从表面上看,该剧反映的是国法与神律之间的冲突:遇到两难境地,应当如何是好?正因为此,西方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等说这是正义与正义之争,克瑞翁与安提戈涅都没有错。不过,索福克勒斯有他自己的判断标准,在他的笔下,克瑞翁就像个僭主,以自己的意志为城邦的意志,把城邦的法律置于神律之上,刚愎自用,残暴凶狠,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安提戈涅却是一个“不知道向困难低头”的勇士,倔强而富有献身精神。一个为了维护神权/自然法,而不向世俗权势低头的伟大女英雄形象。

选文特点:A矛盾冲突强烈。安提戈涅的坚定信念和至死不悔的性格,在与克瑞翁的争论中表现得极为鲜明,集中地体现了前面所说的人律与神律不可调和的冲突。B歌队、歌队长和报信人的台词作用(分幕分场;表现了对安提戈涅的同情和对克瑞翁行为的不满,强化矛盾冲突的氛围)。C作品最后写克瑞翁的痛悔和改变,揭示了一个在权力的鼓动下失去了理智的和克制能力的人的复杂特征,展示了人的丰富性。

但丁《神曲·地狱篇》第五歌:

1但丁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2代表作:最能代表但丁创作成就的就是长诗《神曲》,抒情诗集《新生》,学术著作《飨宴》《论俗语》《帝制论》。 3神曲的意大利原意是神圣的喜剧,全长14233行分为 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三部

4《新生》歌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表现出了反对禁欲主义的情绪。特别是艺术上深受“温柔的新体”诗派的影响,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学术著作的基本观点:A诗为寓言说。一切文艺都有象征性。B艺术以善为内容,美为形式。C人要有理性。D主张建立意大利标准

民族语言——俗语。

《神曲》的艺术特点A“用旧出新”的艺术手法。在艺术上将中世纪文学所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同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用陈旧的形式表现出了很多崭新的思想内容。比如“三位一体”的结构。(参考第二点)B诗人鲜明的爱憎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C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塑造出生动具体的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D用意大利俗语写成,对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语言的形成也起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但丁《神曲》中的象征:神曲充满象征意义。“黑暗的森林”象征当时意大利黑暗的政局,豹象征着佛罗伦萨的政治迫害,狮代表法兰西王,瘦母狼象征着罗马教廷。幽暗代表罪恶 披着阳光的山顶代表一种光明的境界。人们希望重见阳光象征着人由于自生的弱点需要理性和信仰的帮助。因此作品中的古罗马诗人 维吉尔象征理性 贝亚特丽采象征神学信仰。

第五歌:地狱第二圈。凡生前淫荡的亡魂之所在。弗兰采斯加与保禄的故事。主要内容:描写生前放纵情欲的灵魂受惩罚的情形

以作品为例,说明〈〈神曲〉〉在艺术方面表现出来的两重性。答:〈〈神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富有新旧交替时代的特点。首先,它具有明显的新文学的特点。(1)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它以幻想的冥世三界为旅行为框架,却鲜明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如党派之争、统治者的暴政、买卖圣职的教皇们的罪行、意大利的混乱和灾难等。(2)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现实性的人物形象。但丁所写的人,无论是当时确有的真人,还是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都能赋予他们外形、动作或表情上的某一特征,使其成为具有概括意义的典型,如弗兰采斯加和保禄。(3)采用了丰富生动的民族化语言,从而打破了当时写作只能用拉丁语的戒律,首创性地运了民族语言,意大利语的创作,使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以意大利民族中一种格律为基础,构成了每段三行的连锁韵律。这些民族特色,是此文作为近代文学先声的重要特征。〈〈神曲〉〉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的旧时代印痕。(1)采用了中古梦幻文学的流行方法,充满了象征和寓意。(2)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中带有中世梦幻意识的特点,以三、九、十这些在中世纪人们心目中具有神秘意义的数字来结构全篇,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色彩。

以作品为例,说明此文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两重性?答:此文在中世纪最先广泛地反映了时代生活,透露出新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它又受基督教观点的支配,呈现出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特点,因此,它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具有两重性。第一,批判教会教皇。第二,肯定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的智慧和才能,反对蒙昧主义,第三,肯定世俗的爱情,批判禁欲主义;第四,深切关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表达了统一意大利的原望和要求。总的来说,文中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是主要的,然而,也有神学观念和中世纪的偏见。首先,但丁虽然揭露教会的罪恶,但他不全面反对宗教和教会,甚至把神学放在理性之上,认为理性的力量是微弱无力的。其次,肯定现实生活,又把它当作来世生活的准备。第三,尽管同情不幸的情人,又以贪色罪让他们在地狱里受惩罚。最后,把统一祖国的希望寄托在外国皇帝身上。

《神曲》熟记代表性的诗句(关于爱情)。P73 “爱,在温柔的心中一触即发的爱,以我现在被剥夺了的美好的躯体迷惑了他;那样儿至今还使我痛苦。 爱,不许任何受到爱的人不爱, 这样强烈地使我欢喜他,以致,像你看到的,就是现在他也不离开我。爱使我们同归于死;该隐狱在等待那个残害我们生命的人。” 薄伽丘《十日谈》节选的是《第四天故事一》

1、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之作。与彼特拉克、但丁并称文艺复兴早起文艺“三杰”。

2、《十日谈》100个故事的缘起: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了黑死病。为躲避瘟疫,七位青年女子与三位青年男子在一所教堂不期而遇,随后相邀来到一所美丽的乡间别墅。在那里,他们散步、唱歌、跳舞、宴饮,生活十分惬意。后来,七女子之一潘比妮亚建议讲故事消遣时光,大家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选出一人来主持活动,督促、引导大家轮流讲故事。他们在别墅住了十多天,因为星期五和星期六是祈祷日,不讲故事,所以实际上讲了10天故事。每人每天讲1个故事,一共讲了100个故事。瘟疫过去后,他们离开了别墅,各自回家。这10天讲的故事,构成了《十日谈》的全部作品。

3、“框式结构”:故事中套故事,以一个故事总领其他许多故事的结构。这种框式结构起源于东方民间文学,如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十日谈》的结构方式,受到了东方文学的影响。

《十日谈》主题。(主角:绮思梦达 纪斯卡多他的父亲是唐克烈)《十日谈》中的故事来源多样,但都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具体而言,它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批判宗教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反对封建压迫和包办婚姻,大胆地揭露教会的腐败和欺骗,以及种种悖情逆理愚行固念,热情洋溢地歌颂爱情,赞美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尚美德,以及幸福在人间的思想。比如“绿鹅”的故事。

文艺复兴运动:中世纪后期的14世纪至16世纪末,欧洲产生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核心,崇尚理性,主张个性解放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一词,原意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与其说这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

《第四天故事一》的情节主题。(方平、王科一翻译)爱情悲剧故事。亲王唐克烈的女儿绮斯梦达与侍从纪斯卡多相爱,由于地位悬殊,为父亲所不容。唐克烈派人杀死纪斯卡多,将其心脏送给女儿,以绝女儿之念。但悲痛的绮思梦达选择服毒自尽,为爱殉情。追悔莫及的唐克烈遵照女儿的遗嘱,将一对情人隆重合葬。

《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选文的艺术特点 集中体现在绮斯梦达形象的塑造上。经历了私恋、辩护、殉情三个阶段,以不同风格,从不同侧面,逐层走高地塑造形象。在私恋阶段,故事虽平铺直叙,如竹竿传信、密道幽会等情节设计,颇有传奇色彩,同时表现女主角有主见,机智聪慧的一面。在辩护阶段,她面临情、理、势三重力量的考验,积极争取自己的幸福,私情暴露后,不否认,不求饶,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俨然是在宣读一篇人文主义爱情宣言。在殉情阶段,她表现出超常的冷静和果断,服毒自尽是情节发展的最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逐层推高,使这一形象臻于完善。 拉伯雷《巨人传》1作者拉伯雷,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欧洲文艺复兴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

2《巨人传》共5部,长篇小说,创作前后经历了20年的时间,1532 年后陆续出版。以巨人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父子的冒险经历构成主线。以荒诞的笔法,诙谐粗俗的语言,反映16世纪法国社会现实。

3、作品梗概。(杨绛翻译)以父子两代巨人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的经历见闻为线索,反映了16世纪前后法国社会的广阔生活。第一部描写高康大的经历,高康大在母亲肚子里待了十一个月,从母亲的左耳里钻了出来,刚出生就会说话,高喊“喝呀!喝呀!”他早年接受经院教育,学成了书呆子,后来到巴黎接受人文主义教育,老师用泻药泻掉了他头脑中的一切死板知识,用新方法进行教导,才让他变得聪明起来。高康大当众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撒尿,玩弄大钟。后来回国打退敌人,建立了一座“德廉美修道院”,设定的唯一院规是:“做你所愿意做的”。第二部到第五部的主人公是庞大固埃,从小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并到各地游学,比上一代更加优秀,以平等、博爱、宽容的精神治国,受到爱戴。其朋友巴努日想结婚,就此问题去问了许多学者与各界的专业人士,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二人为追求答案,便到东方去寻找一个写有答案的神瓶,一路上到了“联姻岛”、“钟鸣岛”、“判罪岛”等奇特的地方,看到了大量神职人员与执法者无恶不作的黑暗现实。最后他们在“灯国”找到了神瓶,空中响起洪亮的声音:“喝吧!喝吧!”庞大固埃二人终于发现了真理:畅饮知识,享受人生中的一切快乐。

4、选文梗概。作者前言讲述小说创作的目的;第+六章:高康大怎样乘骑大牝马到达巴黎;大牝马怎样驱赶包斯的牛蝇;第+七章:高康大怎样对巴黎人行见面礼;怎样摘取圣母院的大钟;第十八章:约诺土斯·德·卜拉克玛多怎样被派见高康大索讨大钟;第十九章:约诺土斯·德·卜拉克玛多大师向高康大致词索讨大钟。第一卷第十六至十九章选文主要攻击的是法国市民的庸俗无聊和天主教会的虚伪无耻。高康大撒尿前后情节的描写,主要暴露的是巴黎市民的无聊情态;而高康大一时兴起,把圣母院塔楼上的大钟摘下来挂在马脖子上当铃铛,这是对教会圣物的公然调笑和戏弄。神学院派神学士约诺土斯大师前来讨要大钟,他虽然身穿最正典的神学袍,肚子里填满了最精心烘焙的面包,灌满了神学院地窖里最醉人的陈年佳酿,外表道貌岸然,实则是酒囊饭袋。而他说的那种繁琐的话语,讽刺了教会语言的空洞无物,不知所云。这些选文也突出地显示了拉伯雷用粗俗的语言、滑稽突梯的情节、夸张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重大问题的艺术特征,表现了当时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巨人传》思想特色。(拉伯雷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故事表面看起来荒诞离奇,但作者却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强烈的现实影射和讽喻意味。A通过描写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形象,歌颂人的自身力量,肯定人的欲望与追求的合理性,挑战了基督教禁欲思想。拉伯雷对巨人外形、力量和生理欲望极度夸张的描写,实质上是把人塑造成追求感官欲望满足的异教自然之神,这是对基督教上帝权威的挑战,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和原罪思想的挑战,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力量的自信,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肯定。B揭露教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表现出鲜明的反教会倾向。天主教会是拉伯雷攻击最为用力的对象,各个阶层的神职人员,各种宗教仪式,甚至宗教活动场所和器物,都受到辛辣的讽刺,使其神圣性荡然无存,暴露出其逐利、残暴、虚假的本质C对封建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无情嘲讽。在从中世纪神权统治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神权的延伸和王权的仆从,毫无独立性可言。由此造成的严重弊端之一,是法律条款经文化、教条化,脱离现实生活,且往往相互矛盾,使司法低效,也给腐败以可乘之机。如《巨人传》有多处对缠讼和司法拖延的描写,显示出了极强的批判性D揭示了市民阶层的无聊愚昧、保守落后等特征。巴黎人民围观高康大,被一泡尿淹死甚多。

《巨人传》艺术特色(拉伯雷艺术手法的基本特征)。采用滑稽夸张和象征、寓意等写法写成,既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又包含着大量夸张、幻想成分,情节离奇古怪,荒诞不稽。作品使用了民间百姓喜欢的诙谐、粗俗的语言,但表现的则是严肃、深刻的内容。恰恰以这样的艺术风格,客观地显示了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现实。

伯拉雷巨人传强烈的现实影射讽喻意味:父子两代巨人代表文艺复兴的巨人形象小说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歌颂认得自身力量肯定人的欲望与追求的合理性。小说揭露了教会统治下的海岸线时表现了鲜明的反教会倾向。对封建法律和司法机构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揭示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无聊愚昧和保守落后等特征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哈姆莱特》(17世纪)选文第三幕第一场、第五幕第二场。大纲重点。1、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人们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出生在英国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从事手套制作和销售的商人。大约在1571-1578年之间,莎士比亚在当地的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他去了伦敦,开始了戏剧生涯。他写的第一个剧本是历史剧《亨利六世》,上演后获得成功。

2、莎翁作品:一生37个剧本,两部长诗和一部154首十四行诗集。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皆大欢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塞罗》《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进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核心是对“人”的肯定,强调以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