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内蒙古通辽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它既不倾盆飘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B.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C.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妄记了严冬。

D.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

D.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B.“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

C.“女儿绿”是什么?“绿”也有性别、年龄、身份之分吗? D.是态度问题?还是方法上的问题?这首先要调查清楚。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涨(zhǎnɡ)起来 酝酿(yùn niànɡ) 窠巢(kē cháo) .....B.嫩绿(nèn) 嘹亮(liáo) 抖擞(sǒu) ...C.应和(hè) 黄晕(yùn) 薄烟(bò) ...D.披蓑(suō) 朗润(rùn) 宛转(wǎn) ...5.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

D.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3) ,恨别鸟惊心。 (4)大漠孤烟直, 。

(5)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开局破冰之年。为此,党中央出台了许多新举措,真可谓是“ ,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回答)

(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法治国”;《诸葛亮集》中也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二者与《出师表》中的两句话“ ,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四、综合性学习

8.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一文后,文中那种最伟大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举行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活动。 (1)母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美丽的爱,请你写出两句歌颂母爱的名言吧。 (2)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项目 祝福母亲生日的 祝福同学生日的 差值 我发现: 五、文言文阅读 9.谢公泛海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

小学生 54% 56% 2% 初中生 66% 86% 20% 高中生 91% 92% 1% ,吟啸⑤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⑥,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

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⑦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①谢太傅:谢安。②唱:提议。③神情:精神兴致。④王:通“旺”。⑤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荡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⑥说:通“悦”,愉快。⑦承响:承,应声。响,声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太傅神情方王______ .(2)诸人皆喧动不坐_____ .(3)公徐云______ .(4)如此,将无归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3)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仔细品味文中“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一句,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绘谢太傅当时的动作和神情。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上大说。及下桥,又问

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1)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解缙∕尝从游内苑 B.解缙尝从∕游内苑 C.解缙尝∕从游内苑 D.解缙尝从游∕内苑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上大说___________ (2)深叹其敏_______________ ..(3)上谓缙曰____________ (4)解缙尝从游内苑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4)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中“降金龙”是什么意思” 5)短文反映了解缙怎样的特点,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谅 尤今

①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枝上的一片嫩叶,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鱼汁泼洒在我搁于椅子上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的心头大爱。

②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没想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③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④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⑤留学伦敦的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在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⑥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女儿战战兢兢,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⑦“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⑧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连衣裙上,原以为顾客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似的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⑨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有改动)

1)根据提示,写出“我”的情感变化历程。

2)第①段中,当鱼汁泼洒在皮包上时,“我本能地跳了起来”,联系下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目的。 3)体会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说说文章结尾“我”留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12.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描绘了____图、____图、____图、____图、____图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2)文章写春花运用了从__到___的顺序和___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春花_____、____、香气浓郁的特征。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了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 B.作者在描写春花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C.本文语言朴实、隽永,善用多种修辞手法,节奏明快,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D.本文先总写春天,接着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春天以收束全文。起于比喻,结于比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七、作文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D 4.C 5.D

二、名句名篇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