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 36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D)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3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 38.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D )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 39.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40.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的关系是( C )院

A.主观真理论是对客观真理论的反映 B.主观真理论与客观真理论是辩证统一的 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D.主观真理论是对客观真理论的抽象 4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认识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42.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B )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

4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 C )院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4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C )院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5

C.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45..\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D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46.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47.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C )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48.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

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 49.“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B )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二、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BCD )院 A.一般的抽象的人 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BCD )院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3.属于认识客体的有( ACDE)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E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6

4.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BD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5.<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B )院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6.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ABCD )

A把感觉看作是隔绝主观与客观的屏障 B把现象与本质割裂开来 C怀疑客观事物存在的真实性 D怀疑人类认识能力的至上性

7.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ACD )院

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 B.哲学的任务只是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C.哲学不仅要认识现实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不可分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 ) 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 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与社会

D.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 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9.感性认识是(AB )

A认识的初级阶段 B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 C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7

10.理性认识是(ABD )

A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 B认识的高级阶段 C生动形象的认识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11.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AB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2.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ACD )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B要有鲜明的效果 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D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CD )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14.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BCD )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15.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BCD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行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BCD )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BDE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