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下载本文

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东和/刘玉亭 主题类号:K91/中国地理

【 文献号 】1-181 【原文出处】经济地理 【原刊地名】长沙 【原刊期号】199905 【原刊页号】118~122 【分 类 号】K91 【分 类 名】中国地理 【复印期号】200003

【 标 题 】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英文标题】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HUANGSHAN CITY LI Dong-he1,LIU Yu-ting2

(1.Economics college,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 Anhui,China;2.Department of Urban & Resource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Shaanxi,China) 【 作 者 】李东和/刘玉亭

【作者简介】李东和,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中国安徽 合肥 230039; 刘玉亭,西北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中国陕西 西安 710069

李东和(197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学。刘玉亭(197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界定,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黄山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黄山市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进行讨论。最后,对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英文摘要】At first,the ecotourism resources are defined,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natural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cultural eco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these studies,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Huangshan City are also discussed.Finally,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Huangshan City

【关 键 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黄山市/旅游业持续发展

ecotourism/ecotourism resources/Huangshan City/sustainabletourism development 【 正 文 】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近期频频被旅游学界使用的术语。生态旅游一经产生,便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据林德伯格(Lindberg)1991年分析得出:世界旅游业以每年4 %的速度增长,但生态旅游却以每年10%—30%的速度增长[1]。 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争议很多。许多学者都认为生态旅游是旅游者去那些受人类影响较小的自然区域进行参观体验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笔者认为,从更广义的角度上理解的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关于生态旅游的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生态旅游活动的游览对象问题,对此,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3,4] 笔者认为生态旅游的游览对象应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生态旅游资源也因此可以划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而且,从广义的生态旅游概念看,生态旅游应成为当今大多数旅游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因此“不仅在自然保护区中存在生态旅游问题,而是在绝大多数旅游区中都存在;不仅在自然景观中存在生态旅游问题,在人文景观中也存在”。[4]近年来,黄山市旅游业发展很快, 由于旅游人数的迅速增长,部分景区已存在一系列的景观生态问题。因此,探讨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问题对黄山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 黄山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

黄山市地处安徽省最南端,包括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等3区4县,总面积9,807km[2], 1996 年底人口146万。分析黄山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是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 1.1 类型齐全,数量繁多

黄山市境内山水灵秀,历史文化悠久,不仅拥有十分瑰丽的以山水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而且拥有丰富淳朴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黄山市地处皖南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貌和适宜的气候赋予黄山市迷人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而且黄山市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注:据199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1995年,黄山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66.8∶16.5∶16.7,全国城市为46.8∶27.9∶25.2,安徽省城市为33.4∶23.3∶23.3;黄山市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32.4 ∶30.0∶37.6,全国城市18.7∶47.6∶33.7,安徽省城市为24.3∶46.6 ∶29.1。),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较小, 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原始的生态风貌。被誉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的黄山,是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典型山岳景观,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构成的黄山“四绝”,使黄山名扬海内外。环绕黄山这颗明珠的还有以丹霞地貌为特色、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白岳”齐白山,峰峰入画,岩岩即景,堪称皖南又一奇观。有“江南翡翠”之称的太平湖,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四周青山环抱,山峦起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绿色翡翠。“天然山水画廊”新安江,两岸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峰峦奇峭俊秀,田园清秀淡雅。另外还有具有原始生态风貌的牯牛降、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

黄山市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包括现在的黄山市、安徽绩溪县、江西婺源县)的一部分。古徽州交通闭塞,受外界影响较小,从北宋到明清时期的800多年时间里, 徽州文化自行发展形成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又为秀丽的黄山市增添了高雅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徽州文化内涵丰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堪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其主要表现形式有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商、徽剧、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黟县,集各种徽州文化形式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具有很深的文化生态内涵,素有“桃花园里人家”之称。另外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楼台亭院、塔桥等遍布全市。徽州的民俗风情在旅游业发展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如徽州婚嫁、重阳庙会、上九庙会、抛秀球、目莲戏、抬阁、叠罗汉、跳钟馗、仗鼓舞等民俗娱乐活动深受旅游者青睐。 开发观光农业资源是旅游业与农业开发结合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现代生态旅游需求,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需要。黄山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观光农业资源丰富,因此也具有开发田园风光生态旅游的潜力。 1.2 特色突出,品味较高

1996年,全市共有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国际级2处:黄山、齐云山;省级1处:太平湖),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级1座:歙县;省级1座:黟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许国石坊、潜口民宅、 老屋阁及绿绕亭、棠樾牌坊群、罗东舒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1处:牯牛降;省级1处:清凉峰), 历史文化保护区5处(国家级1处:屯溪老街;省级4处:休宁县万安镇、 徽州区呈坎、唐模、歙

县许村),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其中,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17个荣膺两项桂冠的最高等级风景区之一。黟县古民居群被誉为“东方古文化艺术宝库”、 “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齐云山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在黄山市方圆只有9,807km[2]的土地上,有这么多有特色、高品味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1.3 区位优越,组合较好

黄山市位于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上海经济区腹地(注:根据参考文献[5],上海经济区指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上海等5省1市。)。该经济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居民回归大自然、寻觅历史文化的愿望强烈,因此为黄山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目前,黄山市已基本形成了水陆空兼备的立体型对外交通网络。随着黄山机场的扩建,上海到黄山高级旅游列车的开通,太平湖大桥的建成以及黄山海关的开关,中外游客来黄山市旅游将更加方便。而且,到下个世纪,芜湖长江大桥、徽杭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工程将相继建成,黄山市的旅游可达性将进一步得到提高。黄山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是: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黄山市外围区域,远离城市,因此更加富有生态魅力。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则集中分布在屯溪区、黟县、歙县境内,特色各异,便于形成不同的旅游区。黄山市生态旅游资源的这种组合特点便于设计出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路线,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既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原始风貌,又能体验到徽州文化的古朴韵味。

2 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2.1 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种时尚产业,即“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人们的感知、期望、态度和价值观念动态变化基础上的”。[6]前面已经提到,当今世界,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水平、文化程度也正不断提高,因此旅游市场对旅游的感知、期望、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娱乐旅游层次,而是追求更高的旅游层次。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需要更新换代,提高层次。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因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受到旅游者的欢迎,而且受到旅游目的地的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是十分乐观的,据世界旅游组织(WTO)1993年预测,到2000年世界旅游收入增长中的86 %将来自于生态旅游有关的旅游项目(注:根据参考文献[7 ]有关数据计算。)。而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黄山市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属于旅游活动的较低层次。因此,黄山市旅游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利用自身优势,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推出生态旅游产品,使自己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表1 黄山市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量 接待人数 外汇收入 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 年份 /万人次 /万美元 /美元 1994 7.52 986.94 131.24 1995 9.48 1,538.06 162.24 1996 11.51 1,983.00 172.28 1997 21.06 3,400.00 161.44

资料来源:根据黄山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整理 2.2 提高黄山市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需要

目前黄山市旅游业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者参与程度低,旅行时间短,因此经济效益

比较低。表1是1994—1997 年黄山市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1994—1997年,虽然黄山市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数量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而且1997年还出现了倒退,1996年最多时也只有172.28美元。而据有关资料统计[7],1994年,美国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已达1,334 美元,我国平均也已达332美元,大大高于黄山市的水平。单就黄山风景区而言, 据原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资料,“七五”期间我国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比为1∶4.6,旅游业的投入(人民币)与创汇(美元)之比为1∶0.39, 而据黄山管委会提供的资料估计,上述两项指标黄山分别仅为全国的52.2%和20.7%[8]。因此,相比之下, 黄山市旅游经济效益远远低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提高黄山市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需要迫在眉睫。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表明,依靠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是可行的。表2 反映的是伯利兹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生态旅游后,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长与旅游收入增长的比较,旅游收入的增长倍数远远大于接待人数的增长倍数,生态旅游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能力是很明显的。黄山市应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发展生态旅游,以期在短期内将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表2 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后旅游接待人次与旅游收入的增长 国家 接待人数/万人次 旅游收入/百万美元 1981-1990年接待 (地区) 1981 1990 1981 1990 人数增长倍数 伯利兹 9.3 22.2 8 91 2.39 哥斯达黎加 33.3 43.5 94 275 1.31 多美尼加 1.6 4.5 2 25 2.81 马达加斯加 1.2 5.3 5 43 4.42 国家 1981-1990年旅游 (地区) 收入增长倍数 伯利兹 11.38 哥斯达黎加 2.93 多美尼加 12.50 马达加斯加 8.60

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6]有关资料整理 2.3 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旅游方式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需求指向型,即以需求定接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著名的风景区不顾景区容量的限制,盲目扩大接待量,使景区接待人数迅速上升。以黄山为例,1979—1994年,黄山风景区接待人数由104,292人次增加到785,986人次,15年平均增长率为14.41%[5]。必须看到,旅游带来庞大的流动人群,对旅游目的地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黄山风景区内已存在由于旅游交通建设,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垃圾、生活污水等带来的景观生态问题。如不妥善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解决游客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文化问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黄山市旅游业就难以持续发展。根据生态学原理,在黄山市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旅游与环境的良性平衡,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使黄山市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景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旅游业持续发展。这一点不仅对黄山市有重要意义,而且还为我国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 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生态旅游教育,提高对生态旅游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