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和多变化的,因而需要多样的活动满足其发展。活动以适合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有益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最佳。
(4)活动不是装饰品。在幼儿园里,许多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往往出现以活动做点缀物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对活动原则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
5.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幼儿园在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学前教育方案最应考虑的就是儿童的需要,并因儿童的需要来裁剪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相反地来“裁剪”儿童以让其适应学前教育的课程。 6.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是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
(1)幼儿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者几个家庭,因此幼儿园牵动了全社会。我国在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幼儿园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职责,要为“优生、优育、优教”起到保障作用,家长积极投身工作,安心事业。为家长服务是幼儿园的另外一大任务,幼儿园担负着满足家长需求和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责任,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进行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协调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幼儿园担负与社区、家庭交流和合作的重任,以促进各种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2)幼儿园担负教育幼儿的责任。
①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就体现在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
②尽早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对于个体生理的残疾和障碍,如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救。因此,对于3~6岁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幼儿园担负着早期发现幼儿身心障碍的重要职责。
③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平等的教育。21世纪推崇“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
幼儿园更应该坚持这一思想,保障每个幼儿的受教育权。
7.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进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8.制定幼儿保教目标的依据是:
(1)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情的需求。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现实依据。一方面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一些错误的做法。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要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情,并且成为指导人们正确培养孩子的纲领和原则。 (2)幼儿园教育目标也要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世界正在进行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我国也毫不例外地处在这个潮流之中。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面向本国社会的需求,还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教育目标体现了教育者和社会对于教育对象的期望,这种期望是以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为基础的,这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9.现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由于幼儿阶段身体的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把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2)幼儿智力教育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3)幼儿品德教育强调从情感教育人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培养。
(4)幼儿美育,把培养幼儿感受美的美趣放在第一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0.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 四、简答题
1.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是:
(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他认为,人同自然界中的万物是一样的,在发展中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本性。
(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福禄倍尔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前一个阶段并不阻碍后一个阶段,而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 (3)儿童发展三段论。儿童的发展则是由“自然儿童”出发,经由“人类儿童”,最终成为“神的儿童”。
(4)儿童的四种本能。福禄倍尔认为,儿童共有四种本能:第一为活动的本能;第二为认识的本能;第三为艺术的本能;第四为宗教的本能。
(5)教学即生活。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福禄倍尔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6)福禄倍尔的教育方法。在游戏中获得发展。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其意义和价值就在游戏的本身,只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活动过程即是目的,同时也是动机。通过恩物(一种玩具)教学训练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形成整体和统一的观念。
2.福禄倍尔在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在课程与教育目的问题上,福禄倍尔有一段话至今仍发人深思,他认为,幼儿时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确定,如幼儿绘画并不是为未来成为画家做准备,教幼儿音乐并非以将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这些活动仍然为发展幼儿时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个体需食物来补充营养一般。
3.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她对于儿童有新的认识。她不把儿童看作是未长成的“小大人”,而是把他们看成是与成人互为相反的两极:“儿童是成人之父,而且是现代人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只是为儿童预备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活动场所。”
4.要成为蒙台梭利学校的老师有四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教师自己的专业修养要高,教学技术要精;第二,教师要细心地照管每一个儿童;第三,教师准备的教具教材要多,让儿童自由玩弄、自由试验;第四,教师要尽职尽责,热爱儿童。
5.蒙台梭利认为,自己的学校是一种家庭式的学校,因此一切家务和自我服务都应该让儿童自己进行料理。蒙台梭利这些活动不仅使儿童掌握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合作精神与独立性。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穿脱衣服、清洗室内用具、饲养小动物、儿童自己动手分食物给其他的小朋友等活动。
6.陶行知认为,应在了解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并提出“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让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让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允许儿童发问,让儿童在自由发问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去赶考。幼儿园要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不要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6)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让儿童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要解放他们活动的空间,从而扩大儿童的眼界,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7.陶行知反对教师“教死书,死读书”的教学形式,更反对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从而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
所谓“教、学、做合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也就是说,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 “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可见, “教、学、做合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