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os和pmos设计 下载本文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设计报告

4. n阱CMOS芯片制作的工艺实施方案

N阱CMOS工艺采用轻掺杂P型硅晶圆片作为衬底,在衬底上做出N阱,用于制作PMOS晶体管,而在P型硅衬底上制作NMOS晶体管。以下为N阱CMOS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制备N型阱)

在P型硅衬底上制作N阱。首先在二氧化硅层上制作(光刻、刻蚀)出N阱注入窗口,进行N阱杂志(如磷离子)的掺杂,然后重新生长薄氧和氮化硅薄层。 具体步骤如下:

1. 氧化P型单晶硅衬底材料

其目的是在已经清洗干净的P型硅衬底表面生长一层很薄的二氧化硅层,作为N阱离子注入的屏蔽层。 2. 在衬底表面涂上光刻胶

采用光刻掩膜板使其要曝光的图形是所需要制作N阱和相关n-型区域的图形,光刻的结果是使制作n阱图形上方的光刻胶易于被刻蚀,刻蚀的过程采用湿法刻蚀技术,刻蚀的结果是使需要做n阱以及相关n-型区域的硅衬底裸漏出来。同时,光刻完毕后,保留光刻胶作为磷杂质离子注入的屏蔽层。 3. 离子注入磷杂质

这是一个掺杂过程,其目的是在P型的衬底上形成n型区域——N阱,作为PMOS区的衬底。离子注入的结果是在注入窗口处的硅表面形成一定的n型杂质分布,这些杂质将作为n阱再分布的杂质源。 4. n型杂质的退火与再分布

将离子注入后的硅片去除表面所有光刻胶并清洗干净,在

21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设计报告

氮气环境下退火,恢复离子注入所造成的晶格损伤,退火完成后,将硅片送入高温扩散炉进行杂质在分布,其目的是形成所需n阱的结深,获得一定的n型杂质浓度分布,最终形成制备PMOS所需的n型阱。

第二步:有源区的制备。所谓有源区是指将要制作CMOS晶体管、电阻、接触电极等的区域。其制备过程如下:

1. 氧化:由于氮化硅和硅的晶格不相匹配,所以要先生长一

层底氧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热氧化在硅表面生长一层均匀的氧化层,作为硅与氮化硅的缓冲层,而且这层底氧层去除后,硅表面仍保持了较好的界面状态。

2. 沉积氮化硅:采用CVD技术在二氧化硅的上面沉积氮化硅。 3. 光刻:其目的是使除有源区部分上方的光刻胶之外,其他

部分的光刻胶易于刻蚀。

4. 刻蚀:当光刻胶被刻蚀之后,采用等离子体干法刻蚀技术

将暴露在外面的氮化硅刻蚀掉。进而形成有源区。 第三步:制备多晶栅

1. 沉积与掺杂:采用CVD技术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多晶硅薄

膜,在沉积多晶硅薄膜的同时,在反应室中通入掺杂元素,通常采用多晶硅掺磷

2. 光刻:在多晶硅表面涂胶,通过光刻,是多晶硅栅上方的

光刻胶不易被刻蚀,这样通过刻蚀其他部分的光刻胶 3. 刻蚀:采用干法刻蚀技术刻蚀掉暴露在外面的多晶硅,再

除去所有的光刻胶,剩下的多晶硅就是最终的多晶硅栅。 第四步:P+掺杂区光刻

制作PMOS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栅极以及NMOS晶体管

22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设计报告

的衬底欧姆接触(该衬底接触时P型的,用于给NMOS晶体管的衬底接相应电位,通常是低电平)。此时,多晶硅栅本身作为源、漏掺杂离子的掩膜(离子注入实际上被多晶硅栅阻挡,不会进入栅下的硅表面,这称为硅栅自对准工艺)。

1. 光刻:其目的是使制备NMOS的区域和PMOS的衬底接触

孔的区域上方的光刻胶不易被刻蚀。

2. 离子注入:在刻蚀掉光刻胶之后进行高浓度的硼离子注入,

这样在PMOS管的源漏区和NMOS的衬底接触孔区形成了重掺杂接触区,而PMOS沟道区由于多晶硅栅的屏蔽而不受到任何影响。 第五步:N+掺杂区光刻

N+区掩膜是P+区的负版,即硅片上所有非P+区均进行N+离子的掺杂。由于只有有源区域是薄氧化层,因此利用硅栅自对准即完成NMOS晶体管的源、漏、栅以及PMOS晶体管的衬底欧姆接触(即N阱的欧姆接触,通常接高电平)。然后生长氧化层。

第六步:制备接触孔

1. 沉积与刻蚀:采用CVD技术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较厚的二

氧化硅薄膜,然后在表面涂胶,再利用光刻掩膜版进行光刻,是接触孔区的胶易于被刻蚀。

2. 刻蚀:除去接触孔区的光刻胶,再采用湿法刻蚀工艺除去

接触孔区的所有的二氧化硅,同时采用低温回流技术使硅片上台阶的陡度降低,其目的是改善金属引线的断条情况。 第七步:光刻铝线

通过溅射的方法在硅表面沉积一层金属层,作为金属引线

23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设计报告

材料,然后在金属表面涂上光刻胶再利用光刻掩膜版进行光刻,使引线隔离区的光刻胶易于被刻蚀,除去这部分光刻胶,再采用干法刻蚀其下方的金属铝。 第八步:钝化处理

在硅圆片的表面涂上钝化材料,一般采用磷硅玻璃。然后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将PAD上的钝化刻蚀掉,作为与外界的连结点,而硅片的其他部分都有钝化层的保护。钝化层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对器件表面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器件及电路的稳定性。 工艺 步骤 1 工艺名称 衬底选择 外延 工艺目的 衬底 设计目标工艺方法 工艺条结构参数 件 电阻率30 ??cm 晶向<100> 厚度:10um 低压外延 掺杂剂 B离子 2 3 一次氧化 4 一次光刻 可获得完美,理想的硅材料,并实现掺入杂质均匀分布 为n阱注入提供氧化膜提供掩蔽膜 为n阱注入提供扩散窗口 厚度:0.223um 干氧-湿氧-干氧 5 一次离子注入 形成n阱区域 (1)投影式光学曝光 (2)干法刻蚀 结深:5um 杂质为p离子能 离子 量 50KeV 24

时间15min-25min-15min 正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