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份试卷合集)济南市2018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15套试卷合集word文档可编辑 下载本文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葡萄糖 B.02、葡萄糖

C.胰岛素、呼吸酶 D.氨基酸、唾液淀粉酶 2.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G.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神经递质的分解,该药物可导致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4.下列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G.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D.见到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5.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 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b、d区域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6.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将抑制结构甲、乙的分泌活动 D.结构乙的分泌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7.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赂肌不自主地战栗来增加产热 B.受寒冷剌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有关

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速率大于20T时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0℃时的散热 8.下图表示人体内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本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表示人体大量出汗或严重呕吐 B.丁表示的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由图可知,参与水盐调节的激素只有抗利尿激素

9.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b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f能直接与靶细胞结合

C.⑥涉及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e→细胞d→③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10.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能对其进行摄取和处理 B.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切断HIV的传播途径 C.HIV是一种细菌,主要攻击T细胞

D.艾滋病患者死于多种感染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受损

11.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胚芽鞘不生长

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12.苏东坡在《格物粗谈·果品》中提到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牧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句中的“气”指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水蒸气

13.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鯽鱼80条,其中有标记的24条,由此可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两次捕鱼的时间间隔太长或太短 B.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C.两次捕鱼的渔的眼大小不同

D.标记不当,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部分死亡

14.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一定量的酵母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如图甲所示(图中小黑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先向计数室滴入稀释液,后盖盖玻片 B.培养时,要定期向试管中添加培养液

C.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D.在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应将容器轻轻振荡几次

15.森林中自上而下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温度 B.湿度 C.土壤 D.光照强度

16.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①、②和③依次表示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寄生、竞争 B.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D.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C.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17.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初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8.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群落的丰富度往往相同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1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共5条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

C.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受害最大的是甲种群

D.如果丁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乙的种群数量也可能减少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是在食物链和食物之间进行的 C.传统农业中的耕地技术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循环也可以让能量循环被利用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自无机环境 B.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 C.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D.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22.某同学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B.给予一定的光照 C.添加一些分解者 D.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

23.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示意图(实线为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若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能生存更长久的国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