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 ______, ____”。
10、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____, _____”。
11、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 _______, ________”。
12、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韩愈的《师说》中,先后通过一
第 9 页 共 29 页
个被动句和一个状语后置句写出李氏子蟠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
14、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造成如今“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除了“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还能虚心拜师求学”外,还包括如今的一般人“________, _________”。
15、韩愈的《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 ______, ______”。
16、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 _____, ____________”。
第 10 页 共 29 页
1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
18、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_______, ______”。
19、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说明了自己择师的标准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这一类人,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第 11 页 共 29 页
3.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3、不拘于时,学于余
1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第 12 页 共 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