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研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人员组织机制——工作室导师、徒弟、工作人员的确认条件、办法以及人员管理,工作室的组建、调整、换届等。

条件保障机制——工作室工作(活动)的资金、场所、时间、技术设备、文化资源(资料)等,涉及来源、数量、更新更换、管理等。

工作规划机制——面对所有工作室,宏观确定名师工作室的功能、职能,工作范围、内容、目标、原则、形式等,规定长远(每届任期内)的与阶段性的工作时间、任务、计划等,作为各工作室的行动依据。

活动协调机制——各工作室的交流互动,工作室与市区教育局及其相关部门在活动中的关系,工作室与其他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关系,工作室与有关学校的关系等。

评价激励机制——如何检查、评价各工作室、各导师、各成员的活动状况与效益,如何认定、总结、推介成果,如何通过评比、评选等形式进行表彰,如何在一定类型、层次的优秀教师晋升、选拔方面,适当为优秀导师或成员提供平台。

其他方面的机制。

从支撑机制涉及的主体来看,主要研究:

大市教育局——由什么部门、有什么权限与职责,在以上机制的哪些方面发生作用,如何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

市区教育局——如何与市局一致,切实落实市局要求,对设立在本区内的市名教师工作室发生作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市区级名教师工作室并有效协调运作。

相关学校——导师所在的学校、徒弟所在的学校、工作室活动涉及的学校,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权利与义务,应如何作为,怎样产生更大的效益。

学术领导机构——市、区教科院、教科所,市、区教育学会,市、区教研部门等研究机构,与工作室如何构成关系,相互如何开展工作等;

以上两个方面,是对应的、交叉的关系,主要分析研究已有的运行状态,也提出理想性假设。

2、名教师工作室自我运行机制研究

各名教师工作室依照主管机构的宏观规划与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尝试并建立内部便利、有效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

组织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成员档案管理(基本情况、发展计划、发展情况等)、计划档案管理(工作室发展规划与阶段计划、成员个体的发展规划与年度或学期计划)、活动管理档案(活动记录、总结、成果整理等)、活动纪律管理、经费资源管理等。

活动规划机制——从学习培训、内部交流、教学研究、德育研究、课题研究、示范辐射等方面,探索如何构建包括内容、目标、过程、方法、时间、地点等要素的确定活动计划的运行机制。

活动实施机制——探索形成按照规划进行学习培训、内部交流、教学研究、德育研究、课题研究、示范辐射等各种活动的实施机制,并切实执行。

活动协调机制——根据自身特点,如何协调工作室内部导师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自身提高发展与示范、引领的关系,如何协调与市、区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与有关学校的关系。

评价激励机制——如何评估工作室的整体效益与个体效益,如何采用竞争与激励手段等。 其他方面的机制。

(三)主要过程和活动简述

1、2011年7月——2012年2月 成立课题组,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分工,填写投标申请及《评审书》。

2、2012年2月——2013年6月 课题组成员走访、调查、阅读分析数据,收集整理资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3、2013年6月 总结研究经验,反思存在问题,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整理中期迎检资料,迎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中期检查。

4、2013年7月——2014年12月 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诊断,引领研究方向,提升研究水平。借助网络进一步查新,借鉴他山之石,丰富完善研究成果。

5、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工作报告、结题总报告,编辑研究成果集,征集研究者在研究中成长的相关研究成果及荣誉证书,同时制作各类材料的纸质文本及电子文档。向省市规划办提出结题申请。

四、成果及成果分析 (一)主要观点、结论

主要观点:

1、在名教师工作室功能定位上:名教师工作室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名教师工作室业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在新的形势下利用知名教师示范作用引领优秀教师队伍发展,对于改善教师成长环境,建立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在名教师工作室的工作方式上: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一方面要通过向名教师工作室提供资助经费,加强政策导向,支持他们自主进行教研活动,引导名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制度化的组织方式,建立远程学习,团队攻关,跨校、跨区协作等模式,发挥名师的领头雁作用,确立名师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名教师有效地组织团队开展工作,建立平等、合作的团队工作关系,充分认识教学相长的意义,树立差异就是资源的观念,鼓励他们共同成长进步。学习共同体应是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

3、在名教师工作室的管理定位上:建立多元机制,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人性化管理制度,变封闭为开放,整合资源,创造好工作室成员的成长环境。利用“合金”理论,建立协同管理、过程量化、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等多元机制,确保工作室良性循环发展。

4、在名教师工作室的社会效应上:教育活动是群体智慧活动,教育发展依赖于教师整体水平与劳动的群体效应。通过有效途径,将精英教师由“个体”、“散户”整合为力量更为强大的“核反应堆”,通过“核反应堆”激发更多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更迅速地成长,进而壮大“核反应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激励更多的教师向优秀发展,从而更大面积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结论: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认为:名教师工作室运行既要有外部机制的支撑,又要有内部机制的保障;在内外机制的关系上,内部机制更为关键,二者互补才能使名教师工作室的运行取得良性效益。

工作室的目标定位在“打造优秀群体,产生名优效应”上,名教师工作室的课程定位在“开展课题研究,适应自身发展”上,名教师工作室的形式定位在“整合实践活动,优化研训过程”上,名教师工作室的管理定位在“建立多元机制,体现人文关怀”上。

(二)创新点

1、选题的创新。名教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领域,国内外鲜有涉足,为数不多的文献也还基本停留在零散的、一般性介绍上。因此,本课题是国内起步较早的对名教师工作室运行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的专项课题,是对已有名教师工作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与沟通的一个尝试。

2、理论的创新。本课题对名教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目标定位、课程定位、形式定位、管理定位等作了清晰的理论描述,使名教师工作室从组织系统到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得以全面呈现,基本理清了名教师工作室的运行路径。

3、效益的创新。本课题不但关注了名教师工作室运行的过程性,而且重点关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与设想,对教师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成果将对相关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为名教师工作室的稳健运行,为建立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提供智力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成效 (1)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就名教师工作室的运行设置若干问题,以访谈、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常州市第一届名师工作室部分领衔人和成员调查了名教师工作室的现状、产生问题等,征询有关名教师工作室运行的意见和建议,获取第一手数据。

②文献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查询国内外有关报刊、杂志、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或专业性、学术性会议上所发放的文件和资料,或研究机构、高等学府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等,以资借鉴或参考。

③案例(个案)分析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法。研究过程中,按照研究项目选择常州市不同学科的名教师工作室,以及选择一些区级名教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机制运行现状,尝试设想性机制的实验性运行状态,形成一定类别的案例。 ④假想实验法。依据一定的教育管理理论、现实情况等,在比较充分思考、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者认为合理的假想,在操作实际中加以运用、修改、完善。

⑤分析归纳法。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名师工作室工作机制的现状性资料、实验性资料,分项目进行一定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对过程、方式、条件、原因、效果等因素做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行必要的归纳提炼。

(2)成效:

1、在研究前期、研究过程中和结题阶段,分别多次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形成《区域性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摭谈》《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运行现状调查与分析》《给教师留一点自主发展的空间》《从名师教学看语文课堂教学小结的策略》等文本,为形成确定研究、调整研究和总结研究提供了丰富实在的数据和信息。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促成了一批优秀教师的良性、快速发展。以本课题组成员(以常州市崔国明高中语文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和金坛市鄂冠中高中语文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为主体)为例,崔国明老师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名成员获得大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多名成员成长为区市级名教师。

3、在部分工作室将课题研究在工作室的各项活动中试行,形成了学习记载、活动记载、发展规划、公开课、论坛活动、辐射交流、宣传展示、评价奖励等方面的档案、课件、案例、表格、文集等,可以作为借鉴与参考。

4、搜集整理了其他省市关于名师培养以及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经验,作为课题组成员学习、借鉴与参考资料。

5、在研究后期,课题组多篇论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被多家媒体关注。如崔国明老师的课题论文《从“太太客厅”看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发表在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随后被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育学》全文转载;鄂冠中老师的课题论文《区域性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困境及突围》发表在核心期刊《教育科学研究》上,并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对照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上成果形式基本涵盖了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方案所确定的研究目标。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成果要点:

(一)名教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机制 1、各级名教师工作室由各级教育局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市级各个名教师工作室的运作指导工作,制定领衔人、成员的相关条件,各工作室成员申报、审核及认定,制定每届工作室工作规划,审查“名教师工作室”的培养计划、活动安排,检查“名教师工作室”常规工作落实情况,听取“名教师工作室”工作汇报,对“名教师工作室”进行考核评价,以及各名教师工作室定期向名教师工作室领导小组汇报等。

各市区教育局名教师工作室参照市名教师工作室组织管理办法。 2、各名教师工作室实行领衔人负责制

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由本市内名师个人申报、各区教育局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认定后挂牌领衔;各名教师工作室导师可以由领衔人一人担任,也可以由领衔人提名其他名教师经审批后合作担任(领衔人为首席导师)。领衔人全面负责本工作室各项活动按照市有关领导管理机构的要求运作,在成员培养与发展、团队组织管理、活动计划与开展、成员评价与汰劣、经费使用等方面,按照规定行使权力和承担责任,并定期向领导管理机构汇报工作。

3、名教师工作室设置、领衔人(导师)与培养对象 (1)名教师工作室设置条件

①能否得到学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即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是否愿意为工作室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

②挂牌名师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既包括资历、组织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更包括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③在本地区范围内能否组建一支专业的素质优良的合作团队,是否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 名教师工作室一般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及学科设置,也可以按照研究与培养的专题方向跨学段、跨学科设置(如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名书记工作室等)。

(2)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的任免

①挂牌名师应是师德的楷模,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能手、科研的标兵。具体来说,挂牌名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在本区域内是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并在本区域外的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教育教学能力强,教学绩效突出;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②名教师工作室应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所在学校、区教育局)同意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认定——签订工作协议——挂牌成立的基本程序确定。

在运作过程中,如某工作室不符合预期条件或不能达到预期工作目标,可以申请市教育局考虑撤销;如果领衔人工作履职情况较差,也可以申请市教育局考虑免换。

(3)名教师工作室培养对象的确认与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