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的洋为中用与其生存发展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扬琴的洋为中用与其生存发展

作者:李立

来源:《艺海》2017年第08期

[摘要]乐器的发展跟其生存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为扬琴提供了广阔的音乐平台,使得扬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迅速壮大,并与欧洲揚琴、西亚——南亚扬琴三足鼎立,成为世界三大扬琴体系。 [关键词]扬琴 乐队 机遇

西洋乐器扬琴于明末清初传人中国后,在民间慢慢融入各个地区的地方音乐中,多用于戏曲以及说唱音乐的伴奏,至清末民初时,已成为了全国性的乐器,并发展出了自己的地方风格,形成了四大流派。 一、扬琴的传入与机遇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音乐文化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旗帜下,出现了许多新文化事业、新文化学术社团以及大量新刊物的发行等等。这所有的“新”无疑对旧的封建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此,中国封建势力逐渐消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许多新型的音乐社团应运而生,音乐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正式的发展阶段。如中华音乐会、国乐研究社、大同乐会以及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中华美育会、北京国乐改进社等,这些新团体的产生对新音乐文化作了积极的探索。

大同乐会成立于1920年,是以民乐研究为主的一个业余的音乐社团。不仅培育了大量的音乐演奏人才,并且尝试把大量乐器组建在一起合奏,并创作改编了许多民乐合奏曲,如《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这是中国民族乐队的第一次尝试。大同乐会把所有的民间乐器集中起来进行合奏,但作为乐队来说,他们并没有选择出乐队真正需要的乐器,值得一提的是大同乐会就使用了扬琴。早期的扬琴一直处于民间音乐中,如广东音乐、丝竹音乐等,作为地方乐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在大范围起到影响。大同乐会集中了大量的民族乐器,扬琴也是其中一员,这是对扬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默许,只是当时使用的目的性并不明确。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对文化发展相对程度上重视了很多,在音乐上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53年,新中国第一支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正式成立,扬琴凭着它独有的性能,被正式纳入乐队编制。从此,一直存在于民间地方音乐中的“洋”琴,真正进入了中国音乐的主流,脱胎换骨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乐器,扬琴的命运就此改变。

乐队是乐器组成的,是乐器得以发展的“平台”,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成立在大范围内起了“示范效应”,把民族乐器有体系有组织的组合起来,在声部比例上也有了一定的科学要求,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