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术教育的园本实践与研究 下载本文

生态美术教育的园本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太平中心幼儿园 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任何教育都超不出生活世界的领域。同样,幼儿园美术教育也是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的。生活世界是美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幼儿个体多种品质形成的场所。然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把美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教师以美术教育的权威对幼儿进行强化练习,幼儿对这种灌输式与单一的美术活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感,有的幼儿还因此产生抵触情绪。确实,这种脱离人的生活世界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缺少平等的对话,缺少幼儿的需求,缺少让生命感动的活动。目前我们各班的画画大都是老师出一个主题,一课堂的孩子画的都差不多,只是技能方面的差异,没有自己真正得大胆地去想象,个性化的、有创意的画画几乎没有,很乖巧、很听话、很规范,没有灵性。众多专家与幼儿教育工作者纷纷就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开展了实践研究。湖北宜昌兴山幼儿园张梅老师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了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说,这种美术教育方式的本身就与幼儿园美术教育宗旨相违背。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生态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我们所谓的“生态美术教育园本”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具有本园特色、家乡特色的一些活动。

“生态美术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它注重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它强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

二、课题界定与价值

“生态”:最初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含有系统、整体、联系、和谐、共生和动态平衡之意。

“生态式教育”:由腾守尧先生首先提出,它借用了生态学的这一术语,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使之更有利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幼儿的学习生态就是指适合幼儿文化的学习方式。幼儿文化具有生态整体性、真实性、直接参与性??幼儿的学习是统一、真实和生动活动的过程。如果教师以成人文化的逻辑来安排幼儿的学习,就破坏了幼儿的学习生态,同时也就破坏了幼儿的精神生态。

“生态美术”的内涵:“爱’成为美术教育的主题,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都得以围绕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展开。大自然中和现实社会是生态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是生态美术活动的载体。 “生态美术教育”的特点:

1、生态美术教育彻底消除以“我”为圆心的封闭意识,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 2、生态美术教育理论呼吁从“能力本位”走向回归生活的生态式艺术教育。 3、生态美术教育强调师生间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要求师生双方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对方的意见,师生处于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地位;老师不要急于

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此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它强调多学科之间、不同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综合,还强调艺术欣赏和创造之间的渗透融合,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

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程序相统一的一种范式,将丰富科学的教学模式群。

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和发展课堂教学理论,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基础的实践理论借鉴。

本课题的研究将丰富和发展主体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理论。

三、“生态美术”园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1. 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他认为,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从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次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在他看来,儿童时代美育的缺失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孩子从小的审美感知以及同审美感受范围有关的积极活动,将会在人的情感记忆里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一个人的美感和情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儿童时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他重视自然美、艺术美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重视美育。

2. 教育生态学理论

在教育的生态系统中,人、教育、环境彼此相联,共同构成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生态系统。在这当中,无论是教育(学校)还是人,作为生态主体,都在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寻求发展。

“生态美术”园本课程依据教育生态学理论,重视教育环境的生态建设。在活动内容上,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使幼儿能够感受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对象。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情感体验。关注审美教育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幼儿个体、教师、家长、同伴、环境等),建立各种因素间互生、互长的生态关系 。通过互动式学习,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项目教学理论

意大利瑞吉欧项目教学理论提出,学校应创设适应个体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倡导教师在活动中的隐性指导。“生态美术”园本课程借鉴项目教学的先进理念,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课程分成若干活动单元,采取生成与预成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观察、调查,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实录与反思,随时把

握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开展幼儿园生态式创意美术教育研究,探讨原生态的幼儿美术教育,使幼儿园美术教育成为尊重儿童,为幼儿提供展现自我机会,帮助幼儿发展潜在能力,促进幼儿可持续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

2、通过对幼儿美术活动的探索研究,拓展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把美术活动作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不断丰富美术活动的途径与手段,培养幼儿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活动成为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载体。

3、开展幼儿园生态式网络教学研究,探讨有效利用网络优势,优化教学活动,使网络成为拓宽幼儿视野、促进家园有效沟通、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的有效方式。

4、通过 “生态式园本教研活动”,扎实开展幼儿创意美术、网络教学的研究工作,培养、锻炼幼儿园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积极完善具有园本特点的生态式课程,提高保教质量,营造生态式园所文化,实现幼儿园特色建设的质的飞跃。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实际教学水平。

5、最后形成的目标

(1) 提升教师教育观念,形成生态式理念与实践习惯。

(2) 积累原生态的幼儿美术作品,汇编经典活动案例、开展活动个案分析

等等,继而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园生态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评价标准。

(3) 构筑具有特色的生态园所文化,追求幼儿园的自然、和谐、均衡发展。 6、教师了解的目标:

(1) 尊重、维护幼儿的学习生态,以儿童的方式教育幼儿。

(2) 改善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了解幼儿的需要,正确处理活动生成、预

设的关系,开展生态教育教学,提高生态教育教学的能力。

(3) 积极促进幼儿园及其外部相关系统的积极、良好的生态。

五、研究的内容与实践方法

(一)幼儿园生态美术教育:

1、积累生态美术创意活动的典型案例。通过活动个案,记录幼儿在绘画过程此过程中的表现,并在绘画作品中反映的幼儿的精神内容;分析反思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幼儿创意美术的关系,为幼儿生态式美术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操作经验。 2、幼儿作品汇编。收集优秀的幼儿绘画作品,尊重儿童的“创造”,向幼儿学习,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用“童心”体验生活。

3、活动室布置是幼儿园教育生态中的重要环境变量,它为幼儿活动提供各种便利,也促成师幼、幼幼间的合作和交往。创设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在空间环境与各种设施的布置上,提供便于幼儿自由操作和灵活取用的设施和材料。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应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向儿童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有用之处。 具体研究内容:

1、制定生态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儿童不同层次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大、中、小班)

2、探讨生态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

3、探讨形式多样的美术工作室或美术活动区的建立,为儿童个性化的自主艺术创造提供空间和条件。

4、研究不同类型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指导策略。 5、生态美术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

子课题:《音乐欣赏与美术创作的同构》、《儿童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幼儿园实验绘画对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儿童手工活动的实践研究》、《儿童美术“档案式”发展评价》、《美工活动室的创建和开展》等。 (二)幼儿园园本教研: 内容:

1、“生态美术园本教研”的内涵特征。(综合目标) 2、“生态美术园本教研”的内容。(教研活动具体内容) 3、“生态美术园本教研”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4、“生态美术园本教研”的策略。(指导策略) 5、“生态美术园本教研”的优势及不足。(新旧教案) (三)生态美术幼儿园特色课程

1、具有本园、本土特色的有创意的生成活动(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等生成)。比如:千奇百怪银杏树、船模等

2、幼儿园传统的特色主题活动(比如走向大自然、美丽的阳澄湖、美味大闸蟹、童心飞杨艺术照等)

3、根据传统节日题材开展的活动(比如植树节、圣诞节、三八妇女节、六一节、中秋节等开展的有特色的活动)

以上内容是在生态式研究整体下的几个重要内容,它们的关系是交叉互融,参差互渗、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 (四)实践方法

(1) 大自然是美术活动丰富的源泉,丰富幼儿感性认识,鼓励幼儿运用各种

途径、各种感官去感知、观察外界事物,达到发展幼儿的自然博物智能。 (2) 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大胆表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训练幼儿的美术活动技能,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

(3) 通过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评价或编故事,和别人交流、评价作品等活动发

展幼儿的语言智能和人际智能。

(4) 音乐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发展幼儿的音乐智能。如听着音乐进行画

画,即轻松又有创意吧。

(5) 通过多种美术活动形式,发展幼儿的潜能,如:泥工活动中尝试合理地

分泥,掌握大小比例,纸工的重叠、对称等等可以发展幼儿的逻辑-数学智能。

(6) 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环节,引导幼儿观察,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 (7) 把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区域游戏相结合,让美术活动与他们实际的游戏发

生联系,鼓励幼儿参与区域的创设,共同布置区域环境和区域游戏材料等。 (8) 创设丰富有趣的美劳区作为重点。美劳区是供幼儿自由欣赏和创作的活

动空间,教师在美劳区的作用主要是创设条件,幼儿可以在这里选择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欣赏或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材料画和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六、研究对象

以全园幼儿为研究对象,使全体幼儿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七、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价值等面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观察法,把握儿童智能发展现状,制定阶段目标,调整实验步骤。 3、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生态美术”理论文献,学习并进行讨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了解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并不断调节自己的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5、个案研究法,选择审美情趣层次不同的幼儿进行跟踪分析,辅以必要的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研究中得到发展,并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存入幼儿档案袋。

八、研究具体步骤和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将分四年三个阶段完成,分为培训试点、探索实践和总结发展三个阶段。

2007年3月——2008年1月

课题研究宣传发动期、调查各班美术教育现状,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儿童生态心理学和生态美术教育的理论)、 各班在手工或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生态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2008年3月——2009年 1月

拟定生态美术教育下的各年龄段儿童发展目标及儿童作品评价量表;对小、中、大班在手工、绘画方面进行生态美术教育的探索性研究及成果验证性研究。出论文、召开中期成果交流汇报会、案例及儿童作品集。

2009年9月——2010年 8月 继续验证性研究,整理各类研究资料、结题工作、出有关教育论文及总结、出活动设计专辑及儿童作品集等。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每位研究成员每学年要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

2、生态美术教育活动实录文集:将效果显著的活动设计、实况评析、活动反思、个案记录、儿童作品及评价整理成册,出文集

3、儿童美术作品集:收集儿童作品拍成影像,完整记录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性别、儿童对作品的表达以及教师的评价,出画册。

4、教学活动展示和经验交流:阶段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观摩,汇报阶段性成果。 预计2010年底完成研究

十、 课题组人员组成:

课题组由如下成员组成: 组 长: 顾小红 主持本项课题的总策划; 副组长:王咏梅

负责制定目标和实验方案,监测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 成 员:全体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