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映秀镇集镇供水新增水源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下载本文

4.3工程地质

该项目区地层主要为新近堆积的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志留系上统灌口组(S2g)千枚岩构成,层次分明,产状平缓、构造简单,无大型断裂构造,土质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工程区属构造相对稳定地区。 4.4建材及设备供应

建设用的砖、水泥、砂、石灰、管材、钢材等均可以从都江堰市内建材市场购入,机电设备可以从供货厂家订购或从都江堰市场采购。 4.5 其它条件

建设该工程对于促进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项目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广大干部群众对该项目期盼已久,支持率高,项目建设群众基础好,外围环境良好。 5、设计原则及规模 5.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川办函〔2009〕8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通知》;

3、《四川省城市供水条例》;

4、HJ T338-200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6、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15);

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9

8、《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2、《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2 设计原则

1、工程水源水质须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水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工程按照供水到户设计;

3、调节构筑物位置的确定、输配水管网的布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有利于水源统一调配;

4、水源输配水管道及管理房规划设计应满足整个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用水量要求;

5、 工程设计应坚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管理的原则;

6、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及防洪标准》规定,本工程供水对象重要性为一般,相应工程等级为Ⅳ等,次要建筑物及临时性建筑物为Ⅴ级;

7、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及《陕西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分布图》,工程地点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工程设计按Ⅶ度地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8、工程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30年一遇校核。

10

9、根据文件《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规定,自治州水资源综合规划及跨县的江河、湖泊的区域、流域规划在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州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州人民政府批准,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县级综合规划应服从州级规划,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报州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规划是涵养保护、节约、管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应当严格执行。规划的修改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汶川县映秀镇人民政府需组织对新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方案进行编制,方案编制完成后,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报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根据HJ T338-200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保护区划分方案如下:

一级保护区:以取水点为中心,半径80米范围内的区域,面积为28.5亩,保护边界长为502.4米。 5.3设计参数

5.3.1 集镇设计人口以映秀镇城镇区及鱼子溪村2010年底农村人口0.163万人为基数,集镇0.67万人;设计基准年2010年,设计水平年2020年农村人口0.173万人,集镇0.71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家畜、家禽数量较少,其用水量不计。

5.3.2 用水标准参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及当地实际用水情况:

1、最高日生活用水标准:农村70L/人?d,集镇120L/人?d。 2、公共建筑用水量按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5%计;

3、最高日用水量按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与公共建筑用水量之和计;

11

4、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15%计; 5、最高日供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与管网漏失水量之和计; 6、管网日变化系数Kd=1.5;管网时变化系数取Kh=2.5; 7、管网静水压力≤4.0Kg/cm2; 5.4 设计规模

供水规模(即最高日供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总量 +管网漏失水量及其它未预见用水量。具体见表4-3供水规模计算表:

4-3 供水规模计算表表

项 目 计算说明 用水定额(L/d.用水量小计(m3/d) 人) 集镇:120 974.69 农村:70 48.73 153.515 1176.95 居民生活 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乘以用水定额 公共建筑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 公共建筑用水量按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5%计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15%计 合 计 年供水量: Q年=Q×365/Kd

Q—最高日供水量;

Kd—日时变化系数,本工程取1.5; 经计算,Q年=28.64万 m3/年 日均供水量=Q年/365=784.63m3/d 6 水源选择 6.1 水源选择原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