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匈奴、西北各民族为“胡”。后又借为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 34、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心) 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祸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5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10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推导提示: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35、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36、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猛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37、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2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说备使抚表众(和,并)
9
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难(遭受)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表他转,至于)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38、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即使) 7闻鸡鸣。即起盥栉(就,就是)
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39、既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40、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 推导提示:“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41、间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10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0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推导提示: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42、见
1事不目见耳闻(看见)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已怎么样,可译\我\)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同\现\出现) 8军无见粮(现成的)
9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43、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释,解答) 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
6解手:1分手,道别2指大小便3解除危难的方法 7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解救、消除)
9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消散、离散) 10胡虏益解(通“懈”,松解,懈怠) 推导提示:“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11
44、就
1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2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3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 4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成就) 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即,随即) 6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 7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 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45、举
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5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总合,聚合,拿) 7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 8杀人如不能举(尽)
9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10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 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 12兔起凫举(飞)
13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 14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
15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 推导提示:“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拔、举荐”之义; 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46、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2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4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7绝代:1久远的年代2当代独一无二 8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9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10抢呼欲绝(绝命) 11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1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推导提示:“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比喻引申出“横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