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线????○????
七年级历史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某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答案】C
2.选拔优秀的官吏,是稳固统治的一个重要方面。魏晋以来,官员的选拔却没有遵循这个规律,其官吏主要是从各地哪一阶层子弟中选拔的( ) A.高门权贵 B.平民百姓 C.优秀的文人 D.有战功的武将 【答案】A 3.“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识人之智,又有用人之术。”这是毛泽东对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的评价。下列史实与这位女皇帝有关的是( ) ①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②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③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 ④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4.观察分析下图,与图表中反映信息无直接关联的是
A.隋文帝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答案】A 5.“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A.军功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试卷第1页,总5页
???线????○????
【答案】C
6.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清朝设驻藏大臣,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线????○???? 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B 8.学习了隋唐史后,几位同学做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分裂奔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答案】B
9.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
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完善科举制 【答案】D
10.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答案】C
11.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1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B.①②④
试卷第2页,总5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 ???线????○???? ???线????○????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答案】D
14.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答案】A 15.《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一点治国措施 A.广开言路,选用良吏 B.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答案】A
16.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峰,下列材料能够说明唐朝盛世局面出现原因的是 ( )
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忆昔开元全胜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④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答案】C 17.“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 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靺鞨 【答案】A
18.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谁的统治时期(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答案】D 19.“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人们普遍推崇( ) A.明经科 B.进士科 C.特科 D.武科 【答案】B 20.“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A. 隋亡之鉴 B. 知人善任 C. 居安思危 D. 虚心纳谏 【答案】A
二、判断题,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每小题2分,共12分) 1.隋唐时期实行科举考试,使得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得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
试卷第3页,总5页
???线????○????
【答案】A
2.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姚崇以帮助自己明是非、知对错。( ) 【答案】:B姚崇 改正:魏征
3.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 ) 【答案】B唐太宗 改正:唐玄宗
4.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 【答案】B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5.唐玄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 ) 【答案】B
6.589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 【答案】B ???线????○????
三、综合题 评卷人 得分
26.(10分)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630),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携带)粮,民物蕃息,??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2分)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2分)
材料二:“贞观时间所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得到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2) 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评价女皇武则天的统治。(2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开元”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2分)根据材料三归纳“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不能照搬材料)。(2分)
【答案】(1)唐太宗、贞观之治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承上启下即可得分。 (3)唐玄宗;表现:人口增长,农业发展,五谷丰登。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4分)
试卷第4页,总5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2)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4分)?
(4)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2分)
【答案】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1)唐太宗;贞观之治 (2)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或维护封建统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负担、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4)魏征。
28.(6分)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信 请回答:
(1)、“中华”、“夷狄”各指什么?(2分)
(2)、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3)、“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是指历史上哪件事?(2分)
【答案】(1)中原地区的汉族、少数民族 (2)民族平等
(3)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家”
试卷第5页,总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