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副本 下载本文

处?

《琵琶行》导学案(第二课时)

高一(Ⅱ)部语文组

课内讨论与探究

四、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结构上有何作用?

2、理清层次(以琵琶女命运转折为界):

3、找出并赏析写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的语句。

4、被逼无奈,琵琶女最终“嫁作商人妇”。但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琵琶女独守空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的环境描写,是景中有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五、第四段:诗人自叙迁谪意

1、齐读第4自然段,用现代汉语翻译描述诗人遭遇的语句。

2、诗人的身世有何曲折,为什么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出了诗人怎樣的感慨?賞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语文必修3 5 导学案

4、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

六、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1、作者写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2、“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三闻琵琶,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3.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琵琶女的形象。

七、课堂小结

1.艺术手法

①景物描写: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呢?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表现诗人惜别的惆怅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C、“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反衬主客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享受之中,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D、“绕船明月江水寒”, 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②侧面描写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

语文必修3 6 导学案

力量。

③修辞手法

诗中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A、大量应用比喻。以声喻声,用人们熟悉的声音作比,把琵琶的乐声旋律描绘得变化多彩多姿,淋漓尽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B、对比烘托,融情于景,景中生情,创造了深邃的诗的意境。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手法。诗文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的感受)来烘托琵琶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动心移情的音乐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还诱得人去“寻声暗问”;又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白描式的环境描写,逼真地描摩出了听者沉湎于音乐的痴迷情景,侧面表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如“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苍凉幽寂的氛围,一扫琵琶的急响繁音,令人转眼之间回到了现实世界:还是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还是那“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秋月已升到中天,把月的清辉洒向人间,令人有所思,有所待。此刻,诗人也许在痛惜自己在孤独中度过良辰美景,思念着亲人,慨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而琵琶女也许会想到“秋月春风等闲度”的过去,想到“绕船月明江水寒”的今宵,正为自己的沦落天涯悲伤不已

2、作品的语言

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八 延伸拓展:整合小结、强化感受、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这首诗一经诞生,便被广为传唱,流播久远。白居易死后,就连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李忱都写诗悼念他,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语。元代剧作家马致远根据这首诗写了杂剧《青衫泪》,可见琵琶女和“江州司马”的故事感人之深,影响之远。

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九 课内检测

(一) 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问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语文必修3 7 导学案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a.明年秋 ..

( )

b.铮铮然有京都声 ..d.年长色衰 .f.使快弹数曲 .h.因为长句 ..

( ) ( ) ( )

c.穆、曹二善才 ( ) ..e.委身为贾人妇 ( ) ..g.曲罢悯然 ..

( )

( )

j.凡六百一十六言( ) ( ) ..

3.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听其声; 问其人 ②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4.“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二)名句默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 。

醉不成欢惨将别,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抺复挑,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 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画, 。 东船西舫悄无言,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座中泣下谁最多? 。

语文必修3 8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