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02-大豆习性及种植 - 图文 下载本文

上及主茎和分枝顶端。当主茎和分枝顶端出现一个大花簇后,茎的生长终结。由于茎生长停止,顶端花簇营养供给较充足,结出多个荚聚集的荚簇或成串簇。此种类型的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间短。花期条件适宜,花多、荚多、产量高,反之产量低,因此不同年份产量变化大,稳产性差。

2、无限结荚习性 茎杆尖削,越向上越细,植株高大,节间较长。叶片越向上越小。始花期早,开花期长。花轴短,主茎分枝顶端无明显花簇。主茎中、下部的腋芽首先分化开花,然后向上依次陆续分化开花。始花后,茎继续伸长,叶继续产生,如环境条件适宜,茎可生长很高。荚分散,基部结荚不多,多数荚在植株中部、中下部,每节一般着生2—5个荚,顶端只有一个1—2粒的小荚,甚至无荚。荚内豆粒很小。这种类型的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间较长。生长期间,一般短期恶劣条件,则不足以影响全株结荚数,乃致影响产量,所以不同年份产量较稳定。

3、亚有限结荚习性 这种结荚习性介乎以上两种习性之间,而偏于无限结荚习性。主茎较发达,分枝性较差。开花顺序由下而上,主茎结荚较多,顶端有几个荚。具有此习性品种,在雨多,肥足、密植时,表现无限结荚习性的特征,水肥适宜,稀植时,表现出近似有限结荚习性的特征。

大豆结荚习性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豆茎秆顶端花芽分化时个体发育的株龄不同。顶芽分化时若植株处于旺盛生长时期,即形成有限结荚习性,顶端叶大、花多、荚多。否则,当顶芽分化时植株已处于老龄阶段,则形成无限结荚习性,顶端叶小、花稀、荚也少。

大豆结荚习性是重要的生态性状,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规律性。从全国范围看,南方雨水多,生长季节长,有限性品种多;北方雨水少,生长季节短,无限性品种多。从一个地区看,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宜种有限性品种;干旱少雨,土质瘠薄,宜种无限性品种。雨量较多,肥力中等,可选用亚有限品种。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我区大豆主产区品种,以亚有限品种居多。 4.2.3 大豆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大豆的生育期

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是指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期是大豆的主要性状之一。它关系到品种的选用、品种的适应地区等。就一个地区而言,大豆品种生育期有早、中、晚熟之分。王金陵(1990)对我国各大生产区的大豆生育期类型提出了如下的划分标准:

(1)北方春大豆型:极早熟类(120d以下),早熟类(121~130d),中熟类(131~140

d),晚熟类(141~155 d),极晚熟类(156 d以上)。

(2)北方夏大豆型:早熟类(110d以下),中熟类(110~120 d),晚熟类(121d以上)。 (3)南方夏大豆型:早熟类(120 d以下),中熟类(121~130 d),晚熟类(131~140 d),极晚熟类(141d以上)。

(4)南方秋大豆型:早熟类(100d以下),中熟类(100~105d),晚熟类(106~110d)。 这种根据各种大豆在其原产地的实际生育期区分大豆生育期组的方法,既包括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大豆资源,又兼顾到大豆在原产地的耕作栽培制度中的地区(即播种期型),对于大豆育种和栽培有着重要指挥作用。

影响大豆生育期的因素:大豆是短日照作物,但不同品种类型对光周期的反应又不完全相同。北方春播的极早熟、中早熟品种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中晚熟品种对光照长短反应不甚敏感;而黄淮地区和南方大豆品种对光照长短反应则敏感。

大豆生育期的纬度效应是十分明显的。纬度相近两地,尽管距离很远,相互引种都是成功的;而纬度不同两地,虽然相距不远,相互引种则不易成功。北方大豆品种适应于在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南移后因日照缩短而生育期显著缩短。这中间虽有温度因素的作用,但光周期的影响是主要的。

播期对大豆生育的影响非常明显。播期不同,就其实质而言是光周期和温度的差异,而光周期的影响是主要的。同一品种在同一地点种植,夏播生育期大为缩短,且主要缩在始花前的营养生长阶段。

2、大豆的生育时期

大豆生育时期是指大豆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我国一般划分为6个生育时期:

播种期 播种当天的日期。

出苗期 幼苗子叶出土达50%的日期。 开花期 开花的株数达50%的日期。

结荚期 幼荚长度在2cm以上的株数达50%以上的日期。 鼓粒期 豆荚放扁,籽粒较明显凸起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成熟期 全株有95%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的日期。 大豆形态特征的变化往往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在同一植株上2种甚至3种形态特征并存。如开花与结荚重迭,结荚与鼓粒重迭,开花,结荚,鼓粒重迭。正因如此,准确进行生育时

期记载已属不易,加之不同研究者所掌握的标准不一,常常给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费尔(Water R.Fehr1977)首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任何地区的所有大豆品种,既可用于单株,又可用于田间群体的生育时期划分法。这种生育时期划分法的特点是,营养生育时期和生殖生育时期采用并行的各自的记载标准,此标准比较准确,也容易掌握,已逐渐被世界各国大豆专家所承认并采用,国际上也比较通用。

营养生育时期是按主茎上的节龄划分的。对具有全展开叶片的节位才被计数。其节位叶片全展开的标准是该节位上的上位叶的小叶叶缘已经分离。其营养生长时期(V)划分标准如下:

VE 出苗期 子叶露出地面。

VC 子叶期 真叶叶片未展开,但叶缘已分离。 V1 1节期 真叶展开,第一复叶小叶叶缘已分离。 V2 2节期 第1复叶全展。 V3 3节期。主茎第2复叶全展。 Vn n节期 第n-1个复叶展开期。

生殖生育时期的划分是根据花、荚、粒的发育状况确定的。其生殖生育时期(R)的划分必须以主茎为准,划分标准如下:

R1 始花期 主茎任何1节上开1朵花。

R2 盛花期 主茎最上部2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上开1朵花。 R3 始荚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有长达5mm的幼荚。 R4 盛荚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有长达2cm的荚。

R5 始粒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的豆荚内有长达3mm的绿色种子。

R6 盛粒期 主茎最上部4个全展复叶节中任何1节的豆荚内绿色种子充满荚。 R7 始熟期 主茎上有1个荚达到成熟时的颜色。

R8 完熟期。全株95%以上的荚达到正常成熟的颜色,在干燥天气下,R8 时期之后5—10d子粒含水量可降至15%以下。 4.2.4 大豆对光照、温度的要求

1、温度

大豆是喜温作物,不同品种在全生育期内所需的≥10℃的活动积温相差很大。晚熟品种

要求的活动积温在3200℃以上,而夏播早熟品种仅要求1600℃左右。同一品种随播期延迟,所要求的积温减少。由于大豆在较冷凉地区培育训化,大豆所需的积温只有1800~2300℃。1993~1994年呼伦贝尔市农研所育成的早熟品种大豆,在大兴安岭北麓的高寒、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试种,已能正常成熟。说明我国种植大豆的区域有进一步向北推移的可能。

大豆在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适宜温度是不同的。春季,当播种深度4~5cm土壤平均温度稳定通过8~10℃,种子即可正常萌发。北方春季少雨,为抢墒早播,一般以土壤5cm深日平均地温稳定通过8℃后即可播种。生育中期适宜大豆生长发育的气温为24~26℃左右。生育后期大豆鼓粒期适温在14~21℃,白天气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运输,晚上凉爽,有利于减弱呼吸,增加物质积累。当温度低于14℃时,生长停滞。秋季,白天温暖,夜间凉爽,有利于同化物的积累和鼓粒。

大豆不耐高温,开花结荚期,要求的日均气温19℃以上,如高于25℃,会增加大豆落花落荚,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71%,显著降低产量。大豆抗低温能力不如小麦、油菜,但强于玉米、高粱、水稻。在苗期,真叶出现前抗寒能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能力显著减弱。我区北部大豆产区,大豆苗期和后期常受低温危害。苗期当遇到不低于-4℃低温时,大豆幼苗受害轻微,温度降至-5℃以下,则幼苗可能全部被冻死。大豆幼苗受霜冻后,只要子叶未死,子叶节还会出现分枝,继续生长。大豆开花期抗寒力最弱,短时间降至-0.5℃,花朵即受害,-1℃时花朵死亡,-2℃时植株死亡,未成熟的荚在-2.5℃受害。成熟期植株死亡的临界温度是-3℃。秋季,短时间的早霜冻死叶片,气温恢复正常后,子粒重仍继续增加。

2、光强

(1)光照强度

大豆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一般在30000~40000Lx。有的测定结果达到60000Lx。大豆的光饱和点是随通气状况而变化的。当叶片通气量为1~1.5L/(cm2?h)时,光饱和点为25000~34000Lx,而通气量为1.92~2.83L/(cm2?h)时,则光饱和点上升为31000~44700Lx。大豆光补偿点为2540~3690Lx(张荣贵1980)。光补偿点也受高通气量的影响。在高通气量下,测得的值偏低;低通气量下,光补偿点测量值偏高。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测定数据,都是在单叶上测得的,不能据此而得出“大豆是耐阴的植物”的结论。在田间条件下,大豆群体冠层可接受的光强是非常不均匀的。据沈阳农业大学1981年8月11日测定结果,晴天中午冠层顶部光强可达126000Lx,株高2/3处为2200~9000Lx,株高1/3处为800~1600Lx。由此可见,大豆群体中、下层的光照是不足的。主要靠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