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解析:A项,“以”,①介词,因;②连词,用来。B项,“为”,都是动词,结为,成为。C项,“乃”,①副词,于是;②副词,才。D项,“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 答案:B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张耳、陈馀“智谋远见”的一项是( )(3分)
①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 ②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馀非庸人也 ③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 ④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⑤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 ⑥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②句是写两人的婚事,不能表现“智谋远见”,⑤句是“陈中豪杰父老”的浅见。排除这三句即可。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耳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未嫁张耳之前跟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丈夫死后才嫁给了张耳。 B.陈馀年龄比张耳小,与张耳共事像侍奉父亲那样对待张耳,两人遂结为忘年生死之交。 C.陈涉占领陈地后,拥兵数万,陈地的父老劝陈涉自立为王,认为不称王不足以镇服诸侯。 D.陈涉就称王之事问张耳、陈馀,二人认为这样会使天下离心离德,可先立六国的后人为王。 解析:A项理解错误,“亡其夫”是从她的丈夫家逃离。 答案: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3分) (2)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3分)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的用法。“购求”,悬赏捉拿;“令”下命令;“王”,称王;“私”,有私心。
答案:(1)秦二世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两人,他俩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百姓去查找。
(2)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
参考译文: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过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正单身逃亡在外,女家用大量钱财资助他,张耳因此招纳了许多远方来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
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了他,因为他知道陈馀不是一个平庸无为的人。陈馀年龄小,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灭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
到陈地,为一个里巷看门,借以为生。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他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跟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身上吗?”陈馀认为他说得对。秦二世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二人,他俩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百姓去查找。
陈涉在蕲县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馀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说陈涉道:“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虐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涉就征求陈馀、张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使百姓们人力疲惫,财力枯竭。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恶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同时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秦国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五、表达交流(10分)
10.(原创题)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一位位作者、一个个人物如在眼前,请从中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两位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例句的句式一致。(4分) 例句:没有坚定的信念,蔺相如就不会完璧归赵,不完璧归赵,史书何能赞勇士?
解析:从例句看,要紧扣“信念”,从教材中选取大智大勇之人,采用反问句的语气表述。
答案:没有坚贞的节操,陶潜就不会辞官归隐,不辞官归隐,文坛谁敢称靖节?没有过人的胆略,荆轲就不敢图穷匕见,不图穷匕见,华夏何人夸壮士?
11.(2013·课标全国高考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寻找句子之间的前后联系,①处的内容应根据后面“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得出,②处的内容应根据后面“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得出,③处的内容则是后面“是因为在……”与“被称为假根”的过渡句。 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