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房四宝》第二集--《造化》 下载本文

中国文房四宝

The Four Treasures Of Chinese Study

第二集【造化】

笔、墨、纸、砚,登堂入室的舞台,历史上一次次精彩的亮相,有哪些名流大家倾情出场,追寻书写工具的进化之路,造化之门,文人情怀岂止在文房。

一副堪称行书第一帖的书法极品果真用的是鼠须笔吗?一只仿佛只存在于传说和历史掌故中的毛笔,对跃跃欲试的制笔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张文年)“这样子,我们商量的还是掺兔毛,然后这个猪鬃做衬,深锋就做腰,这样子笔就成形了。”

采用两种以上原料制作的笔叫兼毫笔,将老鼠的胡须掺入兔毫、猪鬃,如此说来这支笔应当称之为鼠须兼毫笔。与用笔之谜并存的还有《兰亭序》谜一样的命运。传说中酷爱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四处搜集王氏墨迹,却遍寻不到《兰亭序》。此时足智多谋的御史萧翼被委以重任,他乔扮成书生到永欣寺找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弟子辩才,拿出几幅王氏法帖请他鉴赏。一时兴起的辩才告诉萧翼,这些虽乃真迹,却非精品,并取出家传七世历经三百年的《兰亭序》为之一观。萧翼不动声色,之后他骗取辩才的信任,趁其不备,盗走此书,使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急匆匆赶回寺院的辩才幡然觉醒,追悔莫及。至于费尽心机骗来的 《兰亭序》从此成了我唐太宗李世民的案头之好,坐卧赏玩并组织书法好手拓写临摹,分送给众皇子和大臣。从此号称“千古第一行书”《兰亭序》惊现于世,名动天下。一位热爱书法痴迷王氏墨宝的皇帝,一批风格迥然的书法大家,一次组织化的临摹活动,让一幅名帖的笔法韵味保留到了今天。其中以冯承素双钩法摹本,即神龙本《兰亭序》最得原作神韵。如今,《兰亭序》的真迹早已不知去向,连同白如蚕茧细如蚕丝的蚕茧纸一起销声匿迹。有人认为它被李世民带入了昭陵,也有人推断它陪伴着女皇武则天长眠乾陵。失去的也许永远不可能复得,但探索和研究之路却绵延不绝。无论是张文年研制的鼠须笔,还是庄天明重拾二 指执笔,他们的努力都将会在探索书法奥妙的求索之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祝勇)“艺术本身是一种永恒,中国人以各种的方式在寻找永恒。一代一代的

书家通过不断地临摹《兰亭序》,来使《兰亭序》这样的一个书法文本她的生命延长,可以使这个作品超越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

(萩信雄)“所以说,人生命的节奏,感觉的节奏,和书道的节奏是一样的,共存的。正因为这样在世界所有的文字当中,汉字是最高级的一种文字。” 中国书法的最高奖兰亭奖年年在兰渚山如约而举行。从古到今流觞曲水的游戏依然继续,清溪中波动着笔与书的一段传奇。今天的人们正用自己的方式继承、表达、呵护着植根于内心深处的文化坐标。

巢湖之滨,鱼米之乡,坐落在渔村里的这家纸坊并不产纸,而是对纸进行加工,把生纸做成熟纸。从父母手上接过作坊后,刘靖一直专注精细纸张的制作。制作各色纸张对纸坊如同家常便饭,然而这些日子,仿制一件古代色笺的细活却让刘靖并不轻松。纸张增染彩色或赋以图案,作为信笺、诗笺之用在中国素有传统。留存至今的许多书法真珍品便保留在历代书札中。陆机的《平复帖》,1700多年前的一封书信,对今人而言,它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最早书札,也是书法史上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上海图书馆藏有大量明清信札,带着未解之谜,刘靖慕名前来。

(刘靖)“版子雕得好,现在不容易雕得这么好。我就说它这个样式还是上溯到薛涛当初制作信笺的这个源流。”

书札,也称信札、手札,它是古人传递消息,联络情感的主要形式。家书抵万金,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每一件书札都带有人性的温度。文字之外,这些精致考究的纸张折射出使用者的品味与格调,蕴含着制作者的匠心。

“看看我们做的这个,这个粉蜡笺,真金手绘粉蜡笺。粉蜡笺在清末失传,你看看我们做得怎么样?”

刘靖要仿制的色笺是和粉蜡笺同样诞生于唐代的加工纸。文人津津乐道的诗笺、因人得名的薛涛笺。四川成都,薛涛的成名之地,一位远去的才女,1200多年后她的传奇人生与恋情在城市的传说中依旧绚丽多彩,扑朔迷离。公元九世纪初,女诗人薛涛摆脱乐伎的身份,以不到30岁的绰约年华开始了脱妓后的自由生活。元稹,传说中闯入她内心的风流诗人,经历一次遥遥无期的别离,内心的思念化作文字落在纸上。蜀笺素有盛名却无法承载女诗人的深情,当红颜的格调一扫笺纸的沉闷,文房用纸翻动起绚丽一页。以芙蓉为原料,薛涛开始了彩色笺纸的一

次次试制。这是一次素纸变化为彩笺的著名改进,以深红色最为抢眼,朱瑾染色,红开露脸,薛涛感叹的自然造化恰恰也是手工制纸的造化。如同唐代一样,花一样要经过淘洗、捣碎,直至成为颜料。白色的宣纸浸于花汁之中,悄然一身妍丽。施胶、手绘、洒金,刘靖按照自己的理解,制作心目中的薛涛笺。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靖每有新作总会请他试用。 (苏士澍)“仿金这个能多少年?” (刘靖)“这个几百年没有问题。” (苏士澍)“几百年没有问题。”

(刘靖)“这次请您试一下纸,这次我们用石榴花染色的薛涛笺。”

(苏士澍)“你像这个吧,你翻过来搁到这边,一般情况都搁到这边,或者就直接搁到这上边也成。”

薛涛笺备受青睐,并不在于造纸材料出类拔萃,而是在于尺幅得当色彩适宜的诗笺提升了日常生活与书信交往的品格。

(苏士澍)“所以中国书法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笔、墨、纸、砚,笔是软的,墨是稀的,纸是洇的,软笔添上稀墨写在洇纸上,这就是咱们的中国书法。” 染红的纸张远不止文人的专利,一年一度写春联早就遍及中国民间的盛大书写,象征着吉祥喜庆的春联让贴对子的民俗一直保留到今天。大红春联、薛涛笺,都是通过鲜艳的色彩,热烈的情感让纸的世界焕然一新。

每天行走于东华门,赵丽红在这座古代宫殿里工作了三十多年,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的专家,她对一段关于砚台的历史发生了兴趣。

(赵丽红)“乾隆时期的活计档案记载,按照这个苏东坡砚谱上砚的样式呢去画样来仿古制作(砚台),比如苏轼的东井砚啊、苏轼的从星砚啊,还有结绳砚啊,他是有所本的仿制,那么背面要落上一个‘轼’字。但是我们查了查《苏轼砚谱》是不是至今还有传世,那么目前来说还没有,那就是说在乾隆时期也有可能会是有,到后来我们现在没有见到真正的《苏轼砚谱》。”

《苏轼砚谱》究竟记录了多少方砚,这部传说中的砚谱又和苏轼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一切都有待赵丽红慢慢去破解。

台北,另一座故宫里还有一段关于苏轼夺砚的故事,被《紫金研帖》记录在案,作为本案一方当事人,米芾记载说,苏子瞻借了我的紫金砚嘱咐儿子用它给自己

陪葬,我把它追回来了。夺砚故事发生在公元1101年夏天,官贬海南的苏轼北归途中辗转来到真州看望好友米芾,久别重逢,米芾兴起拿出谢安真迹请苏轼题跋,还炫耀了珍藏的紫金砚,岂料苏轼以借为名一去不返,这是两位艺术巨匠最后一次雅谑,一个多月后苏轼病逝常州。

苏米时期,才人辈出,一幅《西园雅集图》记录了一次群星闪耀的聚会,正是此时,书写工具登堂入室,在文人化生活中陶冶成文房之宝。一次纪念老友的书写,苏东坡精心挑选了堪称世间极品的文房用具,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廷珪墨,此时他身处南国惠州深受贬斥之苦。是什么让苏东坡痴情不改,对笔墨纸砚钟爱一生。从眉县到常州,几番被贬,颠沛流离,但人生的磨难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大江东去的惊涛激荡出千古风流。苏东坡的豁达,光耀在他的伟大作品中,拓展了中国的词境品格和书画风格,也让文化用具充满了文化的温度。

穿行在城市胸腔,熙熙攘攘的人流从现实生活的站台出发目的地各有不同。国画科班出身的孔妮延,是朵云轩木版水印勾描技艺的传承人。朵云轩,上海滩艺术品行业的百年商号,国家级木版水印技艺传承的南方重镇。 (领导)“这个是徐渭的梅花(雕版)。”

在印刷品盛行的今天,用木版水印工艺复制国画足以乱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领导)“有一张徐渭的《荷花》(图)要重新勾一下。”

一项棘手的任务不期而遇,中心安排翻刻明代画家徐渭的《荷花》。 (孔妮延)“这块一块平版,这个叶筋一块版,这个筋也一块版。”

提起徐渭,孔妮延眼前就会出现激情四溢的笔墨。诞生在明万历年间的《杂花图卷》是徐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超过10米的长卷,点线飞舞,恣情率意,13种花卉蔬果的起承转合,宛如既波澜起伏又流畅自如的水墨乐章。同样以写意花鸟名扬画坛的齐白石曾经感慨,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以此表达对大写意开山鼻祖徐渭的景仰。

浙江绍兴,青藤书屋,一位精于诗文、戏剧、书画的不世之才,徐渭的一生从这里起步。

(孔妮延)“(徐渭)他从小就是一个才子,而且他曾经也被人赏识过,因为他屡次去考功名都考不上,当他考不上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对这么的一种社会状态可能会有不满。为什么徐渭画荷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他的那种很乖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