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制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时期
1993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下达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20世纪9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符合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4、中国的举国体制有哪些主要特点?
举国体制原有的含义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政府领导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属于结合型的管理体制。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政府行使几乎全部管理职权。 2)国家承担绝大部分经济义务。 3)行政手段是主要管理手段。 4)举国体制表现出较强的应急性。
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初期,可以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使体育事业更快发展。
但举国体制也有弊端,主要是关系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效益不好、人才流动不畅、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等。
5、中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中国的体育管理组织系统是由政府体育管理系统和社会体育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的。
(一)政府体育管理组织系统 1)政府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政府专门体育管理系统是由各级体育局组成的,通常称为体育局系统,它是管理的主系统。
在政府专门体育管理系统内部,最高领导权力属于国务院。 政府专门体育管理系统的基层机构是县及县级市体育局。
国务院 国家体育总局 业务指导 新国各各受各 闻家省运各机、体市动省关 科育、项市、研总自 目、司单局治管自、 位直区理治局属体中区、 院育心政厅校局府 领 导各地、市体育局 2)政府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在国务院所属各部委中,有些部委还设有体育管理部门。 国务院 教育部 国防部 文化部 外交部 ? 体卫艺司 军体局 体育局 体育事务局 ?
政府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二)社会体育管理系统
社会体育管理系统也分为两个子系统,即社会专门体育管理系统和社会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1)社会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①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系统 ②中国奥委会系统
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系统 2)社会非专门体育管理系统
在群众性团体组织中设置的管理本群体组织内部体育工作的常设机构。
6、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1)外部环境因素
1)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完善
2)社会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国家对体育的支持程度与管理权限将不可避免地减弱 3)体育自身的发展
4)人民群众体育意识的改变 (2)内部环境因素
由于这一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而造成的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从而阻碍了中国体育进一步发展的种种现象。
1)由于举国体制过度地强化了政府的权力,因而抑制了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阻塞了寻找社会支持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又陷入微观管理事务中不能自拔,反而消弱了宏观管理的职能。
2)由于过分地依附于政府,体育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 3)举国体制的计划经济与人制色彩,使体育无法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
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从上层建筑领域划入第三产业。体育在性质和功能方面的转变不然导致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转变。
7、影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2)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规模决定了体育管理体制类型
(3)体育自身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4)民族文化与传统制约这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与规模
8、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有哪些? (1)继续推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整个体制改革的核心,在现行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体育的发展,应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权划分,一方面在纵向上权利下放,给予下级或地方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另一方面在横向上简政,为社会组织和体育团体的发展提供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减少过多的行政干预。 (2)推动体育事业单位改革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责,实行分类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和全员聘任制,使其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
人实体。
(3)推进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方面,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将国有体育资源通过评估,逐步转化为各实体化协会所需的社会资源,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供给调节机制予以重新分配;另一方面,尽快依据运动项目、行业体系,完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协会体系建设,使他们成为竞技体育项目管理的主体,并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还应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监测、评价体系,以加强对竞技体育的法制化管理。
(4)推进体育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应依据体育产品的性质和国家国民经济的分类与统计标准作为支撑点建立我国体育产业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加快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体育市场立法和体育市场组织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从而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指标体系、人才法律等保障,实现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5)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
认真研究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国家安委会之间的职能定位,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把原属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职能从国家体育总局中分离出来,为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提供权利保障。 (6)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推动协会制改革,逐步理顺各级体育组织机构的关系,加快训练机制、竞赛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政府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法律规定,对各协会进行管理,行使建议权、指导权、监督权和审计权。
(7)调整社会力量办体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国家投资非营利群众体育相关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在营利性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加强社会体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以保障各级各类社团和个人的积极投入,参与到群众体育建设中来。 (8)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
鼓励个系统、行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组建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扶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主的群众性体育俱乐部,支持建立股份制俱乐部。俱乐部要接受单项协会的业务指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自我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
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选择)
政府管理型(集权型) 代表国家: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