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市巴蜀中学中考数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下载本文

∴△AFP≌△CFK, ∴AP=CK, ∴CK﹣CP=AC, 过F作FD⊥AB于D, ∴FD=cosα×EF,

∵F是BC的中点,AB⊥AC, ∴DF为△ABC的中位线, ∴DF∥AC,DF=AC, ∴

故答案为: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4分)解答时每小题都必须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请将解答过程中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

19.AB=DE.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

=2.

求证:△ABC≌△DE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B+∠AEC=180°,而∠DEC+∠AEC=180°,则∠B=∠DEC,然后根据“SAS”可得到△ABC≌△DEC. 【解答】证明:∵∠BAE=∠BCE=90°, ∴∠B+∠AEC=180°, 而∠DEC+∠AEC=180°, ∴∠B=∠DEC,

第21页(共35页)

在△ABC和△DEC中,

∴△ABC≌△DEC(SAS).

20.居民区内的“广场舞”引起媒体关注,小王想了解本小区居民对“广场舞”的看法,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把居民对“广场舞”的看法分为四个层次:A.非常赞同;B.赞同但要有时间限制;C.无所谓;D.不赞同.并将调查结果绘制了图1和图2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被抽查的居民有多少人? (2)将图1和图2补充完整;

(3)估计该小区4000名居民中对“广场舞”的看法表示赞同(包括A层次和B层次)的大约有多少人.

【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

【分析】(1)由被调查人数=A层次的人数÷A层次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可得;

(2)根据D层次人数÷被调查总人数=D层次百分比,用1减去其它层次百分比可得B层次百分比,将B、C两层次百分比分别乘以被调查总人数可得B、C层次的人数,补全图形;

(3)用A、B两层次百分比之和乘以总人数4000可得. 【解答】解:(1)∵90÷30%=300(人), ∴本次被抽查的居民有300人.

(2)∵D所占的百分比:30÷300=10%,

第22页(共35页)

∴B所占的百分比:1﹣20%﹣30%﹣10%=40%,

∴B对应的人数:300×40%=120(人),C对应的人数:300×20%=60(人), 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3)∵4000×(30%+40%)=2800(人),

∴估计该小区4000名居民中对“广场舞”的看法表示赞同(包括A层次和B层次)的大约有2800人.

21.计算:

(1)(2x﹣y)2+2x(2y﹣x)+(x﹣y)(x+y) (2)(

)÷

【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整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展开化简即可.

(2)先括号内通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约分化简即可. 【解答】解:(1)原式=4x2﹣4xy+y2+4xy﹣2x2+x2﹣y2=3x2. (2)原式=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解答时每小题都必须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或推理步骤,请将解答过程中写在答题卡中对应的位置上.

22.如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2,m).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过点A作AC⊥x轴,垂足为点C,设点D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DBC

第23页(共35页)

?=﹣.

的面积等于6,请求出点D的坐标;

(3)请直接写出不等式x+2<成立的x取值范围.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1)先将点A(2,m)一次函数y=x+2,求得m,在把A(2,3)代入y=(k≠0)中,即可得到结论;

(2)可求得点B的坐标,由S△DBC=6,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A(2,m)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 ∴m=×2+2=3, ∴A(2,3),

∵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2,3), ∴k=6,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2)设D(m,),

对于一次函数y=x+2,令y=0,则x+2=0, ∴x=﹣4, ∴B(﹣4,0), ∵AC⊥x轴,

第24页(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