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下载本文

(2)把握区域的特征

①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如:

②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③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④可变性。首先是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标准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域类型。 探究点二:

1.(1)根据经纬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的差异进而确定两地的气候差异。 (2)根据地形特点、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状况和疏密程度,进而判断地形及对降水量和气温分布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长江三角洲 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东部,长江入海口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区域发展特点 (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商贸业发达(2)农业发展利用良好的水热条件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位置:北纬43°~48°,我国东北地区中部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土地条件:生产力较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 矿产资源:丰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 (1)发展旱地耕作业,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等。(2)成为我国的商品粮产资源,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区域发展特点 水较少,生长期较短 西部发展畜牧业 高的黑土;旱地为主,基地(3)利用丰富的矿土地条件:生产力较熟,水产业较为发达高的水稻土;水田为(3)利用良好的农业基主;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础发展轻工业(4)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进矿石等原料,发展重工业

探究点三:1.在图示地区Ⅰ阶段,森林广布,耕地面积小,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此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沼泽广布,地势平坦,土质黏重,水热充足。由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耕作业发展缓慢。

2.在图示地区Ⅱ到Ⅲ阶段,森林面积越来越少,耕地面积显著增长,该地区进入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克服自身的限制条件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3.图示该地区从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由种植粮食向种植花卉和绿化树转变,这明显是农业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在阶段Ⅳ,长江中下游平原进入工商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均耕地少(原因是人口、城市密集)、耕地破碎(原因是河湖众多、水网稠密)、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使“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仓”地位也让位于南疆和华北平原。其原因如下图所示:

[基础达标]

1. D 2.B 3.A 4.A 5.B

6. (1)30° 东部沿海地区 入海口

(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

为水田;人口稠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太湖平原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网稠密,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拓展提升]

1.B 2.C 3.C 4.B 5.D 6.B 7.A 8.D 9.B 10.C 11.B 12.C 13.(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

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

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2)绿洲农业 水资源不足 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 (3)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是我国著名侨乡;劳动力丰富。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

14. (1)东西差异的原因:我国东部主要为平原、丘陵,位于季风气候区;西部为高原、山地,位于非季风气候区。南北差异的原因: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 (2)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气候(变暖) (3)有色金属、森林资源、水资源等丰富。